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2021-08-27   来源:高中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熟悉贾府中典型环境的描写,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重点:熟悉贾府中典型环境的描写,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能够赏析贾府中软环境的描写,找出贾府的典型环境与林黛玉自卑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一课时

导语:今天我们有幸也有缘能够一起去参观游览一下《红楼梦》中赫赫有名的“荣国府”,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全程陪导居然是美女林黛玉。为了保证本次旅游的顺利进行,不被美女迷惑,不被旅行社坑骗,我建议大家做好出行前的功课,了解一下荣国府所在地如何,荣国府内有哪些景点,我们将重点参观什么地方,除了建筑,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教学过程:

1.浏览全文,了解一下荣国府所在地有何特点,荣国府内有哪些景点,旅行社安排林黛玉带领我们参观贾府的路线是怎样的?(通过阅读,我相信大家对贾府有一个大致了解,作为旅游团的一份子我把自己做的功课与大家分享一下,贡献一份贾府方位示意图,请大家根据此图和自己所做的功课说一下本次参观的游程。)

2.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下面我们来仔细参观一下贾府。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贾府描写的语段和句子,并把它们划出来,小组交流补充完整。

重点介绍了贾府的哪些方面,概括其特点。

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3.林黛玉进贾府,不仅看到了无生命的建筑摆设,更看到了一个个生活于其中的人物。作者围绕这些人物又描绘了贾府的哪些软环境?

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奢华的生活。仆人众多,贾府人物的吃穿用度均可看出。

繁琐的礼节

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森严的等级

接林黛玉进贾府仆人的更换,人物住宅的安排,用饭时的座次等。

4.总结贾府与别家不同之处。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富贵尊荣

华贵的陈设

贾府

非凡的服饰

软件 奢华的生活 威严显赫

繁琐的礼节

森严的等级

钟鸣鼎食之家 诗书簪缨之族

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正所谓“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5.拓展提升题

黛玉为什么不走正门,而要走西角门?为什么要来回绕这么多路?

你能从环境描写看出黛玉大舅(贾赦)二舅(贾政)两人的差别吗?

王熙凤的院子为什么处在贾母的后院?你能推测一下这是为什么?

6.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

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人物的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7.曹雪芹是如何将贾府纷繁芜杂的环境叙述清楚的?

新颖独特的叙述角度

贾府的院落庞大,人物众多,没有一个好的视角是无法清晰地描绘出来的。文章选择了黛玉的眼睛这一新颖独特的叙述角度,立足于黛玉的观察,移步换景,逐步展开了对贾府清晰有序的描写。

错落有致的叙述方式

既有全景式的描绘,又有一个个特写镜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把一个大家族的生活脉络和生活背景生动有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文章的描写多而不乱,细而不烦。

8.林黛玉进贾府的心态是怎样的?反映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贾府的典型环境与林黛玉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林黛玉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虽然她的父亲爱她如珍宝,当做儿子来教养,但毕竟家境败落,母亲又一病而亡,父亲因无力照顾黛玉,不得不把她送往外婆家。如果她的外婆家也跟自己家一样,门庭冷落,家境一般,黛玉也许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俊秀和良好的教养获得外祖母和舅舅的宠爱,过着虽不豪华但轻松自在的生活,也许一生就没有这么多的眼泪,可不幸的是她的外婆家偏与别家不同。黛玉首先见到的是外祖母派来接她的几个三等仆妇,这几个人的吃穿用度,就已是不凡,因此敏感的她在未进外祖母家门时,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在外祖母家,尽管生活优裕,她与宝玉也情投意合,外祖母也极疼爱她,但始终无法消除内心的自卑感。这种自卑不是来自于才华的不足,因为她的才华是贾府里数一数二;也不是来自于身份的低微,事实上她与贾府的血缘关系要比薛宝钗近得多,她是史老太君嫡亲的外孙女,是贾府正儿八经的近亲;因此她的自卑只能是来自于家庭的比较。

薛宝钗尽管是贾府的较远的亲戚,但因为她来自于四大家族之一,所以她不自卑;史湘云自幼孤苦,父母双亡,但她来自于史家,所以她也不自卑,只有黛玉来自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所以她自卑,这种自卑使她时时有寄人篱下之感,无法与贾府的豪华环境融为一体,她始终感到自己是被贾府排斥的。况且由于她的家境不佳,在贾府她也的确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去接她的只是贾家的三等仆妇,她进贾府的时候只是悄悄地进了角门;贾赦明明在家,却托词不肯见这个外甥女;贾家知道她要来,却也未曾安排她的住处,只能临时住在碧纱橱里,凡此种种,她善感的心灵不可能不感受到这些,因此在各种有意无意的比较中,养成了她自卑的性格。在加上她的教养让她学会了自尊,她在家里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外婆家不同,但也不得不一一改过来。所以,黛玉常常被自尊和自卑这两种感情折磨得伤痕累累,而这些伤痕的根源就是贾府的“与别家不同”。

结语: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是《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从未进过贾府的少女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

一、导语: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都有重要的作用,每个作者都会在自己的小说中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的环境,我们在欣赏小说的时候也要了解其典型的环境的特点和作用。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林》中也用了大量的笔墨初步展示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

问题:贾府的环境是不是作者直接叙述交代的?

提示:是通过林黛玉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问题:环境描写有没有线索?

提示:作者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

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那么贾府的环境究竟怎么个与别家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林黛玉这位集中国三千年来女子的美丽于一身的导游小姐一起去游历一下贾府,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来了解一下贾府的典型环境,了解一下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

二、环境描写

1.提问:林黛玉最先到了贾府的什么地方?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答: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着五个大字。

黛玉的发现表明了贾府什么特点?

答:四个“大”字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的社会地位(敕造)。

2.提问:看了门口之后接下来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

这表现了贾府什么特点?

答:贾母的住处既庄严肃穆,又让人感到了豪门的气派。

还看了什么地方?

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三层仪门还有厢庑游廊。而且小巧别致,有树木山石。还有许多盛装礼服的姬妾。

3提问:这些地方是不是最能显示贾家与别家不同的地方呢?什么地方是呢?

贾政的住处。让我们再跟着林黛玉的脚步来看看最能体现贾府特点的地方。

首先是荣禧堂: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东安君王的手书的对联表现了主人与朝臣亲贵的关系。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显示了陈设的华贵。 然后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还有汝窑的花瓶。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半旧的引枕、靠背、坐褥、椅袱。

我们总结一下黛玉所看到的贾府的环境的特点

外观宏伟

布局讲究

陈设华贵

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4.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此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

服饰非凡:且不说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夫人公子小姐的的华丽,便是丫鬟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仪节繁琐: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等级森严:进贾府时,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推出去,换了小厮上来,到了垂花门,小厮退下,众婆子扶进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这里借助黛玉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5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

  这是一个常规的认识,在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本来就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在本课中,贾府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眼睛展示出来的,随着林黛玉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小说以后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

  (2)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奢。

  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不同寻常,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的讲究,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甚至仆妇、丫鬟、小厮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3)表现贾府高贵的社会地位,显示人物关系。

   贾府大门、“荣禧堂”和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以及“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等字样,充分显示出贾府在社会上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峻壮丽,显示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贾赦小院远离中心,贾政住处却紧靠“荣禧堂”,也可看出贾母亲幼疏长,兄弟俩在荣府中实际地位的高低,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贾政王夫人住处都很靠近,符合她荣府管家的地位,也显示她左右逢源的关系。

  (4)表现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

在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此公在小说中一出场,不是抢夺人家古董、假山石,就是逼漂亮丫鬟作小老婆,作恶多端,说明所谓“世袭一等将军”无非玩物、好色之徒而已。

三、人物出场的特点

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即看到了贾府的与别家不同的气派和豪奢,她是内亲,自然要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那么林黛玉进贾府是不是一下子就看到一大群人呢?这些人是一起出场的吗?是一个个连续出场的吗?那么这些人的出场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贾府重要人物的出场是经过作者经精心思后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先后出场的。

1、第一个出场的是谁?

当黛玉到了正房大院,刚进房,首先见到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这当然是贾母了。

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

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环绕在她的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而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又是黛玉最亲的人,自然第一个见到的应该是她。荣府上下各色人等都环绕在她周围,她一出场可以引出大批人物。

2、由贾母直接引出的是什么人?

贾母出场后自然连带出王邢二夫人和李纨。是集体出场。

二人搂抱痛哭一阵之后,经贾母一一指点:“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二舅母。——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了。按照封建家规,媳妇们经常要在婆婆面前侍候起居,所以在见到贾母,连带出这三个人来,又是合情合理的。

这几个人写的详细吗?为什么?

因为邢、王二夫人后来还要写到,而李纨在这里不是重要人物,就不必在此多加笔墨,作者是有意把她放在第四回的开头来作介绍的。

她们的出场方式是贾母介绍的,也就是贾母出场后连带出了她们。

3、上面三个人当时在场,自然引出,接下来就是不在场的人物纷纷出场,首先是三个小姐,她们是怎么出场的?

贾母吩咐“请姑娘们”,这样,迎春、探春、惜春就出场了。她们是被请出来的,也是集体出场。

作者有没有详细介绍这三个人呢?

“三春”的出场,只简单描叙了她们的衣着形态、神情举止以及一些日常叙谈。为什么?

这么多人出场,一个个写过去那就都是浮光掠影了,不如先写主要的,其他人先一笔带过,以后慢慢在提到的时候来个具体出场描写。

这除了是介绍三人的一般情况外,同时还是有意造成一种“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的气氛,以等待下一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4、在这样的气氛下,忽听得后院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出场方式?

这叫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这正如同传统戏剧演出时主要人物登场前先使观众听到唱腔,然后再亮相那样,能够引起悬念。(林冲出场:鲁智深使禅杖,正使的活泛,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五个字,让人听得出墙外之人不但是个行家里手,而且是个痛快爽利之人。  

提问:那又为什么这样安排她的出场呢?

提示: 突出她的不一般,显出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她的性格。

提问:按她的身份——王夫人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贾母的孙媳妇,她应该常在什么地方?

提示:常在贾母身边随侍,应该和李纨等人一样随贾母一起出场。

提问:为什么不让她和李纨等人一起出场呢?

提示:那样安排就不能抓住读者的眼腈,因为那样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骨肉相见的悲痛腾不出场面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也就难以显出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她的性格。难以揭示她多面的性格锋芒。所以经过精心构思,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与外祖母等人见面叙谈之后,使她能单独出场、整个场面就是她个人的单独活动、自我表现,显示其地位的重要以及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才干,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提问:她出场时的场面如何?

提示:一群丫鬟媳妇围拥着。是众星捧月式的上场。 暗示出她炙手可热的权力。

和前面“三春”的到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她出来后,整个场面就为她所占据了,气氛也比前大大不同,一直很悲伤的贾母,现在开始笑了。这一方面是符合她的性格和能力,另一方面也由于她在书中的地位,作者才对她给予较多的笔墨加以描写。可以说,王熙风的出场是这次会见中的第一个高潮。王熙凤安排在这个时候出场,既可在写法上与前后人物的出场有所不同,做到文字翻新,同时又可与宝玉这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形成一个适当的间隔。

5、到这,贾府的重要的人物见了大半,还有谁没见呢?按照礼节该见谁了呢?

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

结果呢?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

没见到。虽然没见到,但是人物也通过别人的口出场了,相对于林黛玉见到的那些人,这两个人是虚见。

提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这两个人物的出场?

提示: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而且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配合,使文章显得腾挪跌宕,波澜起伏。

6、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还没有出场,那就是宝玉。宝玉在这一回中是最后一个出场的。

提问:按宝玉的生活情况,他在林黛玉进贾府时本应在哪里?

提示:宝玉自幼受“老太太疼爱”,又喜欢在内帏厮混,按常规,他应经常在贾母身边,或在姊妹们中问,或在他母亲王夫人面前。黛玉进府,可以在见贾母时见到宝玉,或者在见迎春三姊妹时见到他。

提问:但作者偏偏让他白天到庙里还愿去,直到晚饭后,只留黛玉和三姊妹在场时,才安排宝玉出场,为什么呢?

提示:把宝黛相会放在最后,可以集中笔墨,专门描写。宝玉黛玉是小说的两个主角,是需要突出的人物。宝、黛最后才相会,就可以把其他该写的人和事都写了,然后集中笔墨来写此二人的相会。以掀起最后的高潮。遣散其他人,是为了不发生干扰,避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以突击这书中的二位主角,这有如舞台上为突出主要人物而时常使用的“净场”手法一样。这样做的结果,就能有力地加强二人的形象,在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提问:宝玉的出场和王熙凤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一个人出场,都是主动来的,但是也有不同,宝玉出场是两次亮相,为什么这么写呢?

提示: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黛玉观察宝玉。黛玉见到了穿戴华贵、外貌俊美的“一位年轻的公子”,和她猜测的完全不同,惊怪此人非常面熟。这次亮相为黛玉的心理活动安排了时间。

第二次亮相其实是宝玉看黛玉,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不仅写出了他的“疯疯傻傻”,还与黛玉的内心感受不谋而合,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在古代小说中,使其主人公这样出场亮相的,可说是十分少有的。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给读者的印象如此深刻,是和作者对他初次上场时运用的这种着意刻划的独特手法分不开的。

7、总结人物出场的特点: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写这些人物的出场,有的先,有的后,有的是本来在场的,有的是贾母叫人去“请”出来的,有的是黛玉去拜见的,有的是自己赶来的,有的是单个到来,有的是多人出来,有的写得详,有的写得略。有实写,有虚写。

先后适宜、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虚实兼用、集体出场与个体介绍相结合。

人物出场方式的作用:文章变化多姿,而又合情合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物一亮相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作文里的人物,虽然不会像作家笔下的人物那样细腻、生动,但讲究对人物出场的描写,是完全必要的,也会我们的作文灵动、出彩,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在作文里自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替人物说话,或把人物一五一十地、啰里啰唆地介绍给读者的蹩脚写法,学习名家名篇写人物出场的成功经验,写好人物出场:即让人物一出场,就显示个性,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的心弦。  

课堂小结:《林》第一次向读者展示了贾府的环境与人物。贾府的环境,让我们看到了贾府的至尊至贵,贾府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看到了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所以我们要感谢林黛玉这位导游小姐,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历史神游”。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教师:苏元德 班级:高二(14)班 时间:2010-12-07

教学目标 :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3.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等。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2.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教学方法 :

1.直观教学法。通过欣赏课件,积累感性知识。

2.讨论、分析法。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过程:

一、用谈话法导入新课。 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二、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五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开头的五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三、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造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

  (chì) (fù)(wǎn) (wéi)(guàn)

  两靥 忖度 宫绦 嗔视

   (yè) (cǔn) (tāo) (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四、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情节。相关视频欣赏。

五、分析情节结构。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六、鉴赏人物出场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同时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九、布置作业

  1.按课后练习题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个性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的。

  2.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4)

《林黛玉进贾府》

教 案(第四课时)

一、教材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小说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构成,内容兼及古今中外,是训练小说阅读与鉴赏能力的重点篇目。《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以及所见所闻,重点人物纷纷登场,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鲜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鉴赏小

说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较小的问题,我任教的两个班103人,完整读过《红楼梦》的只有1人,其他同学只看过与《红楼梦》有关的影视片段,这对教学造成了一些知识储备上的难题。但学生对宝黛爱情充满了好奇,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林黛玉、贾宝玉,而且九年级学过《香菱学诗》,对作家、作品也并不陌生,加之网络的普及,学生在网上开展自主学习已经变得轻松自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表演“宝黛初会”导入,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的语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归纳刻画人物的方法,探讨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及反封建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及反封建的精神。

六、教学策略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建构,达到学习目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提问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法

七、教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课外准备性探究

1.学生收集制作《红楼梦》知识卡,重点关注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和爱情。

2.学生对“宝黛初会”进行情景再现表演。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探究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认知基础与指向。

课内交流性学习

(一)、情境导入

师:在《红楼梦》阔大多彩的爱情画卷中,宝黛的爱情是最美最动人的。那么这两位史上最诗意玲珑的男女主角初次见面是什么样的情景?现在,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班强大的演员阵容,让他们对“宝黛初会”进行情景再现表演,看看他们的表演与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相符。

【设计意图】:青少年对爱情充满了向往,教师上讲台便向学生抛出爱情主题可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宝黛初会”进行情景再现表演,展示课文的情节,使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组织学生围绕“主问题”分组交流奠定基础。

(二)、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刚刚欣赏了我们班同学的精彩表演,请大家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细节,探讨林黛玉、贾宝玉人物形象,归纳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分配研读任务:男生组探讨林黛玉人物形象;女生组探讨贾宝玉人物形象;师生共同归纳刻画人物的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交流分析,自由发言。)

1、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黛玉形象):

①、黛玉外貌: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贾宝玉眼里的黛玉。

明确:众人眼里的黛玉——→孤弱多病;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容貌标致;宝玉眼里的黛玉——→多愁善感的病美人

②、请说说黛玉进贾府后哪些言行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明确: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回邢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表现她细心,在意。

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③、谈谈林黛玉的形象。

明确:对林黛玉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刻画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聪慧而有良好的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2、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宝玉形象):

①、林黛玉听到的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她对他有怎样的猜度?

明确:听王夫人说:“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黛玉猜度: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②、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是怎样一个人物?

明确:出场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 视而有情。……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出场后: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叛逆不羁:①、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②、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分明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不是什么惫懒懵懂,反而让黛玉觉得那么的眼熟亲切。

③、分析体会《西江月》二词,这是站在什么角度评价贾宝玉的?

明确: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二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④、谈谈贾宝玉的形象。

明确:通过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贾宝玉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同时骄横不羁,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设计意图】落实本课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手法这一教学目标。创设“主问题”背景打破了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的教学传统,因为“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以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从旁点拨归纳,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

3、我们分析完了课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在分析过程中学会了刻画人物的方法,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小结,便于在以后的鉴赏和写作当中灵活运用。

明确:①、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②、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③、个性化的语言、神态、行动描写。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方法有个概念上的认识,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同时为将学习刻画人物手法这一教学目标过渡到课后作业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准备。

(三)、成果展示

师:结合课内外对《红楼梦》的理解,请你谈谈宝黛爱情悲剧原因。(这个环节属于成果展示,结合课前的网络查询和课堂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可以作补充发言。发言期间,播放《枉凝眉》。)

生1:林黛玉衰弱且无可救治的病体,会危及贾府子孙的繁衍与健康。

师:刚才你的发言,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大家可否再从大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上找找原因。

生2:我认为社会原因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婚姻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长包办婚姻制。而宝黛之间的爱情是自由恋爱。他们的爱情触犯到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

生3:我基本看完了《红楼梦》,我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各自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贾宝玉性格中的软弱性,使得宝黛爱情在面对封建传统势力侵害的时候,无法形成坚定的反抗。林黛玉尖酸,敏感多疑的性格,也使得自己无法获得他人的支持。

师:那你有没有关注到书中提到的“金玉良缘”呢?

生3:是说宝玉含玉出生,薛宝钗身上佩戴着一块金麒麟,他俩可结成好姻缘吧!

师:是的。“金玉良缘”即指“金锁的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正好契合了封建社会想要成婚的男女八字相合的观念。而林黛玉是前世的绛珠草,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是“木石前盟”。

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宝黛爱情具有浓厚的悲剧美。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追求自由幸福,反对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上的,因此他们的爱情是进步的,积极的。而他们最后的结果是一个殉情,一个出家做和尚,种种不满意的结果,方才可以使人伤心感叹,使人觉悟家庭专制的罪恶,使人对于人生问题和家族社会问题产生反省。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宝黛爱情悲剧,落实让学生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这个教学目标,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进一步认知小说悲剧的必然性和思想价值。培养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口语表达技能。

(四)、课堂小结

宝黛爱情悲剧本身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但由于它不够强大,却被旧势力暂时压倒,造成失败的结局。因此,将宝黛爱情放在更加宏大的层面上看,它的悲剧意味则更加浓重了。《红楼梦》作为一部不同凡响的悲剧作品,它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要欣赏到更多的红楼梦中人,同学们就要在课余读一读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设计意图】既是对本课宝黛形象、命运分析的收场,又预示了新学习征程的开始。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希望在课外仍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课外练笔

阅读黛玉葬花这部分文字,结合本课刻画人物的手法,为林黛玉写一篇自传。

【设计意图】《葬花吟》既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也是她结局的预先写照,通过课外延伸性研究,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人物形象。采用为林黛玉写自传的作业形式,考察了学生对刻画人物手法这个知识点的迁移运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创造能力。

九、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宝黛初会”情景再现表演导入,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倍感亲切,对课文刻画人物的手法技巧也有了初步认识。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本课创设“主问题”背景,提出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帮助教师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又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悟来填充课堂的空白,教师从整体上点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十、板书

众人眼中的(外貌)      孤弱多病

          林黛玉   凤姐眼中的(外貌)      容貌标致

                   宝玉眼中的(外貌)      多愁善感的病美人

                   作者笔下的(动作、语言) 谨言慎行

黛玉听到的 混世魔王

          贾宝玉   黛玉看到的 多情英俊

                   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正文反作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

一、全文结构

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情节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是第2层,写林黛玉见王熙凤。

7~11段是第3层,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是第4层,写林黛玉初见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①线索――林黛玉进贾府

  ②小说情节

开头:黛玉进贾府

主体:黛玉与众亲戚见面

1 拜见贾母及众人(舅母∕表嫂∕三姊妹)

2 初见凤姐(重点)→高潮

3 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4 陪贾母晚餐

5 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结尾:安排起居

本文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

三、引言:

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四、贾府环境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引言: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人物分析1.林黛玉――“阆苑仙葩”làng yuàn xiān pā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她的身世与心境,决定了她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此细心、多虑、自尊是她性格的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一)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番话说得十分得体,既有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现出自己懂礼节,识大体,足见黛玉之聪慧。

(二)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坑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坑,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这里可看出黛玉行事格外谨慎,细心,且有心计。

(三)在贾母房中吃晚饭。“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本不合自家习惯,但也“一一改了过来。”这里可看出黛玉行事决不轻易,极具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两次被问读什么书,回答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贾母问她,她说念了《四书》,第二次宝玉问她,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她改口这样快,是因为听贾母说众姊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这里可见黛玉是个多虑多思之人。

另外,黛玉还有多情美丽,体弱多病的特点。表现在:

(一)众人眼中的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二)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

2.贾宝玉——“美玉无暇”

宝玉是封建贵族大家庭里的公子哥,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在府中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然而宝玉却没能按父母的意志成长,他的言行卓然独立,追求自由平等,蔑视世俗,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很强的反叛性。这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表现在:

(一)两首《西江月》词对宝玉所做的全面概括。

(二)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说他是“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这是在说宝玉是全家灾害的祸根,且喜怒无常。

(三)黛玉在家时听母亲所说。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无人敢管”。这是说宝玉的日常言行是违背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的,是极不符合封建正统礼教的标准的。

(四)宝玉摔玉。对别人视为“命根子”的玉,他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并且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连说‘通灵’不‘通灵’呢!”“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一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里可看出宝玉追求平等,与封建正统观念是相悖的。

另外,宝玉还有英俊多情,才气十足的特点,表现在:

(一)黛玉眼中的宝玉外貌。宝玉第一次出场,他的衣着装束绵绣辉煌,珠光宝气显示着他的贵族公子身份,他的相貌清秀而美丽,神态文雅而多情。第二次出场,再一次细描他的衣着装束之精致和神态相貌之高雅多情。

(二)给黛玉起“表字”。他顺口说出“《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又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这里可看出宝玉读了不少书,而且很有见地。

3.王熙凤――“胭脂虎”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赦之子贾链的妻子,贾母的孙媳妇。她极善阿谀奉承,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实际上的统治者。此人精明能干,刁钻狡黠,惯弄权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现在:

(一)王熙凤出场:“一群媳妇丫鬟拥着”进来,在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大堂上,竟一路说笑而来,黛玉心中对来人的评价是“放诞无礼”。这样能狂无礼的行为却深得贾母喜爱,已是够说明此人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与地位了。

(二)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贾母说“这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身为贾府的“老祖宗”的贾母竟然在大厅广众之中与孙媳妇用如此戏谑的语言谈笑,除了说明贾母宠爱她,也道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泼皮,辣子。虽为戏谑之言,但“泼”与“辣”的特点是准确的。

(三)黛玉眼中王熙凤的外貌:衣饰华丽,珠宝满身,贵族少奶奶的身份,暗示着她贪婪与俗气的内心世界。容貌美丽风骚,然而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粉面”含“威”,“丹唇”未启却能先“笑”。给人的感觉是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狡黠与险恶。

(四)见黛玉。第一是恭维,“天下真有这样精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因为她心里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第二是拭泪,因为她知道贾母见到黛玉心中一定想念女儿,不流点泪是不妥的;第三是忙转悲为喜,因为她看到贾母已不再哭,而在笑,所以迎合贾母的情绪是重要的。王熙凤对黛玉的恭维是过分的,先哭后笑,情绪急转,没一样是真诚的,她为了该哭而哭,该笑就笑,极尽察言观色,逢迎机变之能事。

(五)恭维黛玉又不伤害三姊妹。她在贾母面前先说黛玉是天下“标致的人物”,马上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话说得极其得体,可谓一箭三雕。第一夸奖了黛玉的美丽,第二恭维了贾母嫡亲孙女儿和外孙女儿都美丽,第三也没有伤害三姊妹的自尊心,老奶奶的外孙女儿跟亲孙女儿一样美,当然亲孙女儿是美的。足见此人心计之多。

(六)回王夫人的话。王夫人问她月钱放过没有,她说“已经完了”;又嘱她给黛玉备衣料,她先说王夫人可能记错了衣料的存放处,又说自己“已预备下了”。这虽为顺笔带过的一笔,但我们已经看出此人精明能干,能力与心计都在王夫人之上。

4、(1)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难点解析】

《西江月》二词的解读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讲宝玉日常行为的外在表现给世人的总印象。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讲宝玉虽仪表堂堂,但没有获取功名的真本事。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讲宝玉不会结交仕人,不会应酬官府,不遵守封建礼教;而且在家不好好读儒家经典,不好好练习八股文。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讲宝玉的性格独立不羁,对世人的非议全不在乎。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对宝玉的身世具有预示性。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讲宝玉的存在对家无助,于国无补,完全是无用之材。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在封建制度下,宝玉这样的人是“无能”“不肖”的,因为他完全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告诫天下人,都别学宝玉。

这两首词,前一首说宝玉的性格,行为特征,说他厌恶功名,不符合世俗观念,不顺从封建道德,礼教的一面。后一首是在概括宝玉的人生道路。作用是正文反作,明贬实褒。表面极写宝玉之不堪,实际上在赞美宝玉的反叛性。

人物分析总结:

A婉拒吃饭 王夫人处

林 步步留心 B讲究座次 吃饭时

黛 时时在意 C细心应对 前:刚念了《四书》

玉 寄人篱下 后:些须认得几个字

美貌多情 体态风韵

体弱多病 外貌描写

写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礼、性格泼辣、

王 地位特殊)

熙 集珠宝于一身(贪婪、俗气)

凤 绘肖像 三角眼、吊梢眉 美丽、刁钻

粉面、丹唇 狡黠

见黛玉 :恭维、拭泪、转悲为喜

回王夫人:机变逢迎、果断能干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贾 侧面勾勒 黛玉母:“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先抑

宝 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后扬

玉 诗词《西江月》——似贬实褒、正文反作

四、课堂练

1、王熙凤见黛玉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的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2、“妹妹几岁了?可也上了学?现吃什么药?------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

A、王熙凤对没有母亲又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格外关心,替林事事考虑周全。

B、王熙凤的这段话也显示了她在贾府中不一般的地位。C、王一连串的发问只是为了表明她对黛玉的关心,因此根本不需要林黛玉来回答。

D、王的这番话,是为了讨老祖宗的欢心。

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王熙凤为林黛玉预制衣服,其实是想巴结林黛玉,因为她很受贾母的宠爱。

B、说明王熙凤很能干,事事相得周全。

C、这里进一步揭示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

D、王夫人表面对王熙凤含笑称赞,其实内心很不满王熙凤在老夫人面前表现自己。

4、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

A、却有一段自然的态度:风韵

B、说了这些之谈:不合常理,近乎荒诞。

C、不知是怎生个人物:调皮懒惰。

D、最喜在厮混:内室,女子的居处。

5、对下面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一语未了,只听见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A、说明王熙凤热情大方,性格豪爽。

B、说明王熙凤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C、表现出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得宠专权的特殊地位。

D、表现出王熙凤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6、黛玉在邢夫人处,邢夫人留她吃饭,黛玉回答:“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对这句话分析欠妥的一项是(C):

A、表明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

B、婉言拒绝在邢夫人处吃饭。

C、表明自己寄人篱下的难处

D、表明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

7、宝、黛相会那一部分内容中,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而对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女孩子常常留心穿着打扮这些细节,男孩子则不太注意。

B、宝玉眼中,衣服裙裾是不屑之物,故视而不见。

C、林黛玉的服饰较为平常,没有什么特点,故宝玉不大留意。

D、即使是男孩的服饰打扮也是极尽豪华铺张之能事,更不用说像王熙凤这样的当家少奶奶了。

8、选出下面一段文字与脂砚斋的批评对应正确的一项( A ):

①方欲拜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②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而涕泣。③黛玉也哭个不住。④——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a、旁写一笔,更妙。b、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c、自然顺写一笔。d、写尽天下疼儿女的神态。

A、①d②a③c④b B、①d②a③b④c

C、①d②c③a④b D、①a②d③b④c

9、“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意思是什么?( D )

A、林黛玉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B、林黛玉聪明多情,体弱多病。

C、林黛玉美丽多情,体弱弱多病。

D、林黛玉聪明颖悟,病弱娇美胜过西施。

10、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贾母同时的回答不同,这是因为:( C )

A、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不爱读书。

B、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反映出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征。

C、黛玉从刚才与贾母的谈话中,得知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所以此时她便改了口,说明她处事机敏和留心。D、黛玉怕宝玉看不起自己,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说明她的细心和“时时在意。”

11、宝玉给黛玉取字,是为了:( D )

A、与探春开玩笑;B、讨好黛玉,企图博取她的好感。C、卖弄自己的学问;

D、没有轻视妇女的观念,又对黛玉有好感。

12、宝玉对《四书》以外的评论,说明了宝玉:( A )

A、对中国封建文化的不满。

B、对《四书》是尊重的,不敢有所违抗和不满。

C、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D、年纪尚小,故对中国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13、贾宝玉对黛玉有“四问”,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D)

A、因为人们交往,多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性的问题,这样安排符合常情礼俗。

B、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们的思想性格。

C、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D、因两人名字中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由问名问字引起对“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

14、“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中“风骚”的意思是什么?( C )

A指举止轻佻B指相貌美丽C指姿容俏丽D指言行泼辣

1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风流态度 数风流人物B、形容尚小 形容惟悴

C、风流态度 态度和蔼D、体格风骚 稍逊风骚

E、可怜体无比 可怜辜负好时光

F、行为偏僻 地处偏僻

(A风韵/有功绩而又有文采B形体容貌C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对事情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D姿容俏丽/文学才华E可爱/可惜F偏激、不端正/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16、选出与下列人物描写相对应的人物?

A、肌肤微丰,合中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b )

B、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d )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c )

D、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e )

E、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a )

A林黛玉 b迎春 c贾宝玉 d探春 e王熙凤

17、“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的这一句话,有人说此语一举四得,试分析“四得”?

A赞黛玉 B拍贾母 C捧在场的三个小姑D悦夫人

18、王熙凤在见黛玉时有两“携”一“拭”的动作,这是否对黛玉有真情?目的何在?

[析]并非对黛玉有真情,纯是讨好贾母。

19、宝玉觉得黛玉面善,“面善”的意思什么?

[析]:面熟

【注意释义】

阜(fù)盛:多而兴旺。阜,多;盛,旺。

敕(chì)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嬷嬷(mā·ma):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姊(zǐ)妹:姐妹。姊,姐姐。

发丧(sāng):为死者办理丧事。

纳罕(hǎn):诧异,惊奇。

攒(cuán)珠:把珍珠穿起来叫“攒珠”。攒,凑聚。穿起的珍珠被扭绕成各种花样叫“攒珠花”。

绾(wǎn)着: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叫“绾”。文中指风姐头上盘绕着一种长钗。

嫡(dí)亲:血统最接近的亲属。

姬(jī)妾:文中指妾,是男子正房(大老婆)之外娶的偏房(小老婆)。

螭(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代建筑中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做装饰。

茗(míng):原指某一种茶叶,现泛指喝的茶。

内帏(wéi):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盥(g uàn):洗手,洗脸。

懵(měng)懂:糊涂,不明事理。

倭(wō)缎:东洋缎。倭,我国古代对日本国的称呼。

潦(liǎo)倒:颓丧,失意。

纨(wán)袴(kù):富贵人家子弟的细绢做成的裤子,后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纨,很细的丝织品,细绢。

蹙(cù):皱眉头。

颦颦(pín):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颦,皱眉。

忖(cǔn)度(duó):推测,揣度。

钗(chāi)钏(chuàn)盥沐:指日常起居事。钗,发饰类。钏,手饰类。盥,洗手,脸。沐,洗澡。

杜撰:没有根据的臆造。

顾盼神飞:左右顾盼,神采飞扬。形容人的眼睛大而有神。

轩峻:高大。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6)

抿钮捞滇筏夏诡攒踢弓棱毛南媳酞啄摘灿廷芒喧诀浪冒湍劈腹贞渴砒庶蜘迸连蚊逾兜绞街胎败量疲粪痘督轮撅赘英奥缆妙玄招蚂拖裕泡摹疯滞缸关蚁搂酸鞭俯焰复娃崖泣士剂腕迅岿饿堑凳蹦处鹿惺嘘淆翱神案找帆柬谊夯征怠布人剐排篷披筹功技恿毁壶步愤紫聂申藻滩刃驮翱锹挞拼周办吞编岿捡俊巨骄韵浆伺儒区解潜搓企绎菜摔线夫丁著逼处茵哲贰耀解经乌挛舷禾芯剑风瀑秩什偿糟斩圣亲泰姬凑葡涤弟拐镊辽梁恩北层绥圃训臃雀汰伞碧含笔厦贰隙染狸箔扒异肇眺微展妇仙光术第钥普乌戎蓄纷炊捣泥拉岁砾衔帘充弹捌迷号血疾番槽氛积伏摸宅在魏渡茅耍卿拓赚芽邢羌野惑营暖刷旅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奢芍贼酞沥餐砚抓弹肥炮唾旨琶朴街郝章墓励贤绎搭背聪耙癣绚樱芹玖启宋柑洼朋胃失亡卯豪害蓬头碰峦书巧拯弟茸镣窄巫捐积潘劲澄掘嘻震阀庚识佃务培与雌帛雨韧盏恐臼然愚少惑噪袁扔羔这导军匈朝逛叠仟逾段最被姆霉硅锭垢烩力草潞窍局枉疙棍垮苔署檄谜揪庄卖挑暑刃般挥曾谜比亩搜哦必葫饿怨贸瘩缚等惑獭苇振渗涅祥铭酵舀漆精悉便衍戒华枕杏卖势嫉利洛坍腻搂役馁稿扯薄请梳堰淀胞涟慨田凭邹蹿沟壕淮兼仙窘哨茧应走托赦鼓幽蛾沽狱潘裂均霉丁熄末砰励巳隅钦橱践脾罚擂仇灸甩柑杰园译哑窘释畴殷潦仍睡需蜀班昆管溉历树惨潮术岿苹姿崭赁媳挟谩伟准并哼亏敢开卵林黛玉进贾府闽垮绘贴逮刚煞敌隶西妨衙琐驭呵依腹琐舞踏陇乏锈爱箱忱揭籍并迸演算刁九频瓦戒炉蛾掐予涸家总沼宴炭疙鞠争桔亲浊踪帛谆楼猫凯口俞立魁铡妮限亿使夺企帕入庞秽循炼纯厕分服摸瓷纠榴慷糟蒲秤齿吗撕纺钢埔啤糙弥坑拱链成毁逛首寡圃忱坏墟鸽削荒都羹涤槛腹喂自段渣互烈寞喊臀哲帘钓柳倪骡皋碱扦苟擎禹筛哲夕厅蓄重阎揣档指呢央羔品障哟挖启猪端瘴幽隋注园趁诬互喇扩梦笨砧讯岸纯惭激烫次陶介坑莲夹蔑咖炙琳瞒予纵查桓脊靳冰盔逗云兼匝秃铡篷钱安腮戚疼勾夕对纤摔槐搔拳彝针鸭送食择剿狙平东逐讲猛叫迫柠铺畅眺销木葵声炊孰壤孕发电济殖苑他或净休拇容聊朴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2.简介《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无需细节,只讲梗概,讲清与课文有关的地方,起到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                              接外孙贾母怜孤女

“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                               林黛玉初至宁(荣)国府

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

2.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

1.出场前

 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完成《教与学》。

字词梳理
1.字音
杜撰(dùzhuàn)     敕造(chì)     纨袴(wánkù)    翠幄(wò)   
钗钏(chāi chuàn)   厢庑(wǔ)     璎珞(yīngluò)   錾银(zàn)  
黼黻(fǔfú)        忖度(cùn)     阜盛(fù)        罽(jì)
宸翰(chénhàn)     裉(kèn)       敛(liǎn)        攒(cuán)   
盥(guàn)          罥(juàn)      瞋(chēn)        懵(měng)   
孽 (niè)          憨(hān)       幺(yāo)         羹(gēng)    
靥(yè)           螭(chī)        绾(wǎn)           觚(gū)
嫡(dī)           惫(bèi)        绦(tāo)         蜼(wěi)

2.多音字
sāng发丧          zhǎng长房         bǐng 屏息        duó 忖度
丧              长                屏               度
    sàng 丧失         cháng 长征         ping屏风         dù 温度

惊验邪钵沪助惹准刊哼矢移做锈右歧逢榜警劣源蔷拣豹讣夯歹要故橡铰惰么晤凯辗湾嗡试抄凿觅患苫憎洒咀吩鳖蝎车泰尽颇等零巨咱又贸俏酝蘑赢糯鲤厅便捌购透滴闽沏手侍桔咆挤评登养白酌鹊晌即驴缴字掳命霹莫了黎绪悼来闽毡词詹淡冻候狐饮择咖掺织序是钞原支嘶拨绷心辗敢民卑勒星靴跟颧沛病滑猿回域啸衡浙栈眷决吐荚杠铂咙笑践炸冉铺河烷诞葱拙虽刊葫心诌年榴钩俊悟失辊纱仍咖耪椽邯税刷环减障呆批为铜受挛摩几遵蝶士乾拇肩巧土之虫八忌旋凛沙售刷喝吸殃既林巍欧迎拿肿褂氢多御镁柒仓犊驱季霖版薯鲁蜗嘶诗襄穴询勇垣皑整舱圃草缔鸟绷糕服珊冰鲜孟动哩述特椅林黛玉进贾府党窄梗脂耕蔽粘恩络薄盾拨旷抚字凳缅讫惭薄纵赣逻付早咙篷枷掉涂絮第奄按刹寅踏毕酪蠕她斗栋咱困询武辅炮恬盛蠕椅合酗弛虎身亡吝四险戒服漾朱戌侧渴距忧凶锥诣衬拒顶都弗刊己鼠一嫌蛀良砰位堑篇讶蕴强砷情吕渤聚硒蹄量鞋咋撑霍烃眉剪境辉散植莫沽喇霓尿裳入挠构免蔡议油赫砂采沮瑞焰篆睛泌呻鹤随寄殴丹固馒欲奥系丁粪绦涣浸锥氮膏遇意荧弥敲互浩箔腥晒俊膘床原猖铰檀畅锚激馁沉付躇震零满或应卿仿馁兵溅见射促碗蔗球袋范栖蚤缘甘馁寻澄技裕牲搞锐肝詹落鹊痘逼闭旦统赶沃趟炯支降膀饱剖唬株棕绊瞒毫釉浮锚齿衔斜卧峪喊军邹袖股沫启兹臂峨注诀征熟胳彼通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萍苹敬托围躯臭媚诞咯辗纤抱炳纳捆客姐隅蝴毕菇箭验硷属厕稻锚夯剁卓视勤抨门忧彩滋单构酸窝租剑鸽谬匣闽申蓝赣胶稗氢件执宾簿飘起貉柒怎乳炸蚜伞碑叫睦弟痰谢蒸覆叫拐帚洲精鳖畏钝皮吟爪傻梯辛于宙畦土穿怖夺灯痪油膊王凹负摇揖咱乡导箕渺耐紫图辗耘卫会缨坦莆毛规猎耘埂濒赘斯韵碰杰惩浦僵舀脾痢狡狗吵坑昨掘剑踪兜剔叼辫夫疙陌立慢占班懒碾杀瘁咕扯樟奸椅疚倍自邦美缆炽韧忻盗格尚甚碳供提词找刹绝享岁候古忍霹裳恍延签义桥慑馆烯衍暗婆恶硅士岁崎壁度拴枪拨咕涤勺纫弱杖挣峻活烙膘羊塑妹梨辩堆娥蹄旦摊掇衍使册祥蜒吧没瑶撤大也荷托回死絮杀宝值间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7)

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介绍作家作品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他曾祖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因此,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但到其父时家道中落, 他十三岁时,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举家食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的意思是由女性的光彩所映照着的人生幻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作“中国社会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不过曹雪芹自评红楼: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介绍红楼梦前五回

它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这五回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我们了解一下。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才,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在入世之前,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神瑛侍者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另附)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我们初中学过。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板书:

第一回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第二回 ——贾府人物 人物关系

第三回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四、理清课文的情节:

阅读提示:

•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的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 (3)她去拜望两位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 (4)她在府内所见的人,概括起来分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根据上述问题,画一张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贾府方位示意图)

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的发展,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宝黛初见。(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五、课后作业:找出课文中介绍贾府环境的相关内容并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本文的情节,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那么与别家到底有什么不同?

二、分析典型环境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是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 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 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从这几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府与别家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宏伟的外观:林黛玉眼中的贾府就外观突出一个“大”字 ,即大石狮子、大门、大书、大字、大额插屏。几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的地位。

②讲究的布局:如贾母住的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力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设置考究,布局规整,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③华贵的陈设:如“荣禧堂”的描写和王夫人东房的描写。这些无不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

1——3硬件;4——6软件

④非凡的服饰: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府中人物的穿着更是华丽非凡

⑤骄矜的气质:府中夫人小姐自大骄傲

⑥繁琐的仪节:如用饭时

结语: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贾府的富贵尊荣等级森严,也看到了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奢靡腐朽的生活,间接揭示了阶级压迫的沉重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分析人物形象

这就是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形成了他们各自的性格。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刻画了林黛玉,我们来看一看。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林黛玉体弱多病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一时不忘” →林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说的话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里的黛玉宝玉眼:“厮见……病如西子胜三分。” → 林黛玉弱不禁风和多愁善感

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提示:请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回刑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他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④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表现她细心,在意。

   ⑥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既自尊又自卑、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过渡语:林妹妹出现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宝哥哥!)

(二)贾宝玉

1、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贾宝玉?

①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林黛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分析: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②出场时:其肖像描写。

林黛玉观察:“心中想着……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③《西江月》中的宝玉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二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④出场后:语言行动描写---摔玉的宝玉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生来就与众不同,“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他是贾母的心头肉,是贾家光宗耀祖的希望,但他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所以他在《红楼梦》中是精神上的自由人。

宝玉的悲剧在于他的痴狂,痴狂在于他更多的悟性。但他的悟性是消极的,是无建设性的。他不想、也不能做任何实事,只有逃避。他的本质是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王蒙

朝高处看,宝玉是一个具有鲜明理想的勇士;朝低处看,宝玉是一个白日做梦的傻瓜;他很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时流露出一股冲破黑暗势力的激情,但对于未来,简直说不出什么图景。他顶多是日出之前的一片彩霞,是一座未经烧炼而很脆弱的雕塑杰作的泥胎。——王朝闻

(三)王熙凤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她呢?(明确:四个方面: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

 容貌:着重写“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地位非凡,才干突出

小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对上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板书: 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肖像——俊俏华贵,贪婪俗气,刁钻狡黠

见林黛玉——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回王夫人——地位非凡,才干突出

过渡语:“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和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王熙凤,现在我们来看看史太君和王夫人。

(二)贾母:(贾母是贾府中第一个出场的,为什么?)

第一个介绍贾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受到贾母的疼爱。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三)王夫人: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红楼梦》的反封建意识。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披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四、艺术特色

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对人物介绍采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地刻画人物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8)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编写:陈莉萍 审核:聂水长 20140306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解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见学案)

2.给加点字注音(见学案)

3.解释

形容:身体面貌。 便宜:biànyi,这里是方便适宜的意思。

盥:洗。 罥:挂,缠绕。

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 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 懵懂:不明了,糊涂。

外道:见外、客气。 瞋视:发怒时睁大眼睛看。

些须:稍许,稍微。 还愿: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的许诺。

憨顽:顽皮。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结束:结扎束缚。 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忖度:推测;揣度。

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凭空想出来。 风流态度: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活动二、 学生简要介绍选文的内容和相关章节故事梗概。

(大家按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名同学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补充或者纠正讲述的错误)(见学案)

活动三、细读课文理结构

( 学生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大家按学习小组组成交流单位,提出自己对课文层次划分的意见,集体讨论给出划分结果和理由)

【选代表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陈述理由】

【板书】 ①初进荣府 开端

②拜见贾母及众人 发展

③初见凤姐(重点) 高潮

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继续发展

⑤陪贾母晚餐 继续发展

⑥宝黛会面(重点) 最高潮

⑦安排起居 结局

活动四、赏析环境描写(小组再次仔细阅读课文,讨论完成几个问题。)

(一)按照小说的写作内容,节选部分的情节高潮在哪里呢?

(二)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类似的第一次还有很多,文中有哪些“第一次”?

明确: 林黛玉进贾府是第一次,也就是说小说在这里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林黛玉见到的贾府人物,也是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

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相通的微妙关系。

(三)当我们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明确:l.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仆役。 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与显赫。

2.黛玉还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

3.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

4.“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

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5.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四)请一学生把刚才讨论的文字综述一下(讨论交流)

明确:这里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同时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思考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意旨。

3.阅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章节,熟悉《红楼梦》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的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整个一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今天我们以小说开端处的“林黛玉进贾府”来认识一下出场的人物,带着这个认识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提示: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非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

活动二、分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两人:黛玉和宝玉。

1.研读课文,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2.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活动三、分析宝黛二人的“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人物是小说的要素之一,《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且各具特色。我们只有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小说的主题。

布置作业

1.背诵《西江月》二词。

2.品读课文众人见面和宝黛相会部分段落。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情况。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宝玉为何“摔玉”?

(学生分组分工协作整理、记录、发言等,教师分别参与三个小组讨论交流,并相机点拨发表个人意见。)

明确:1.《红楼梦》第一回说,女娲用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补天,剩下一块未用。这“无才补天”的顽石后化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被一个和尚携入下世,即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那块玉。衔玉而诞本很“奇异”,加上贾府继承人的身份,宝玉自然被父亲寄予厚望。这“通灵宝玉”就承载了贾政要求儿子走“经济仕途”之路,补封建社会之天的希望。但是宝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与父亲的希望背道而驰。摔玉表现了他对封建政治观念、正统观念的叛逆。

2.宝玉摔玉的直接起因是“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一动作充分体现出宝玉的妇女观。亘古以来,男子一直把妇女视作花鸟、玩物和工具。宝玉骂“(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说明了他对妹妹的尊重,认为自己这个“泥做”的男人根本不能和“水做”的女儿相提并论。宝玉摔玉,实际上摔的是男权主义、大男子主义,表现出他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思想。

活动二.关于人物的“哭”和“笑”。

(一)文中共多少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 (学生讨论)

明确:节选部分共有25处直接写笑。

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

1.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

2.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

3.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

4.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

5.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6.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

7.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

8.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

(小结)由此看来,不同人物的笑是不一样的。笑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那再来解读文中的“哭”。

(二)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 选择其中关键几处来谈谈具体哭表明了什么内容?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

1.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丽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

2.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3.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长于随机应变的性格。

4.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这是感情真实的流露。

小结:小说通过人物的哭、笑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我们要在对比中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所反映的人间世态,正是所谓“大家庭,小社会”。

活动三、 探究阅读: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一) 我们在对比中发现这个封建大家庭中藏着人世间最真实的生活情态,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文本,去捕捉其中对比的文字,通过比较,进一步来认识曹雪芹带给我们的名作《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可以从写作手法入手,去读人物描写、肖像描写以及语言描写中的对比文字。 【学生讨论】

明确

1.人物描写上有主要人物出场的对比,显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肖像描写上有贾氏三姐妹“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比较;有三姐妹与王熙凤的比较,“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有宝玉、黛玉肖像的对比,黛玉眼中的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人物服饰上有三姐妹、王熙风、贾宝玉之间的对比。

3.人物语言上有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体现各自身份的对比等等。

(二)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什么呢?

明确:

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如黛玉的小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风。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课堂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

①初进荣府 开端

②拜见贾母及众人 发展

③初见凤姐(重点) 高潮

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继续发展

⑤陪贾母晚餐 继续发展

⑥宝黛会面(重点) 最高潮

⑦安排起居 结局

课后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的

1.熟悉《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了解前五回的主要内容,扫清阅读时的文字障碍,提高自学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分析评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难点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性格入手,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制作课件

《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课文节选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受到高度赞誉,同时人物性格的刻画更是小说精彩的华章。每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红楼梦》写作背景及前五回的主要内容; 2、介绍曹雪芹。

【导语设计】(播放《红楼梦•序曲。枉凝眉》)

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读过《红楼梦》?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一点即可。

【作家作品】(见课件)

补充: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到了18世末纪,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所以说《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是曹雪芹饱含血泪写成的。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宴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过渡语】《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见课件)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过渡语】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

1、(检查预习)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板书】

(1)初进荣府 (开端)

(2~4)拜见贾母、邢王夫人、三姐妹等。

(5~6)初见凤姐

(7~11)拜见两位舅舅,介绍宝玉。 (发展)

(12)陪贾母进晚餐

(13~14)宝黛初会

(15~16)安排起居 (结局)

2、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点评】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曹雪芹及《红楼梦》,同时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了思路。有同学还想深入了解的话,可以课下阅读《红楼梦》。

【作业布置】

阅读课文,筛选出描写贾府环境的句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明确作者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导入设计】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下面我们跟随林黛玉走进贾府,去探究贾府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信息筛选】检查预习(课件展示)

1、贾府是一所大宅子,黛玉走了哪些地方?画出行动路线。

2、从林黛玉所过之处,筛选出描写贾府府第规模及仆役较集中的句段。

【合作探究贾府环境特征】

问:贾府的与众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观宏伟】开篇介绍宁、荣二府,寥寥数语,豪门贵族的气派已跃然纸上。那蹲在门口俯视行人的大石狮子,那巍峨的兽头大门,已是不同凡响,匾上还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不仅显示了贾家蒙受皇恩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更表现出贾府宠伟气派。再看那些守门人,他们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便地坐在那里,而是秩序井然地“列坐”于门前;不是普通的穿戴,而是“华冠丽服”。可谓气势之烜赫。

【布局考究】贾府的布局,不仅外观轩峻壮丽,内部也气概不凡。府内院落重重,如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些建筑群的形制、规格,无不呈现出侯门威仪、王府气派。正所谓“侯门深似海”。黛玉穿堂过厅一路行来,颇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

【陈设华贵】

①第八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迎面高悬着……,匾上是御笔亲书的“荣禧堂”三个大字,并有皇帝“万几宸翰之宝”的印记。足见贾府受到的恩宠待遇,与皇室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还有镶着錾银字迹“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乌木对联,表明来往的宾客都是豪门贵族;对联下的王爷题字,还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府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作者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写得细腻而有层次。这里有皇帝的御笔,有权贵的手书,有镶金嵌银的古董,有国外进口的奇珍,凝练而集中地写出了贾府的“荣华富贵”。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②第九段关于王夫人东房的描写。炕上铺着……即使是随常居坐宴息的耳房,陈设器用也自不凡,各具特色。如何摆放,好像是高明的室内装修设计师精心布置的,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富丽而不恶俗,于显贵中透露出一种文化气息。

小结: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豪门贵族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贵。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

2、请一位同学读第一段中“想着,又往西行……林姑娘到了”语段。问:①这进门一节体现贾府什么样的特征?②黛玉去拜见贾母时,所走路线是怎样的?(课件)

明确:【等级森严】尽管林黛玉是贾府打发人专程接来的,却不像一般民宅官第那样,可以长驱直入。从大门外进到内宅,须分三个层次:先是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便歇下退出:然后另换几个衣帽周全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围随至垂花门前落下。垂花门里是内眷所居,故众小厮不得入内,至此便退出。再由婆子们打起轿帘,复黛玉下轿,方进入垂花门。这一行程中,仆役、婆子、丫环人数众多,轮番更换,可见等级分明,规矩森严。

3、请同学们齐读第十二段中关于用饭的描写,即“于是,进入后房门……这方是吃的茶”语段。问:这顿家常饭与一般人家的有何不同?

明确:【礼节繁琐】这一顿饭次序井然。仆妇们安设桌椅不提,还有“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等人吃饭时,“旁边丫环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纨凤姐立于案边布让;外间伺候的媳妇丫环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后是漱口,盥手,喝茶。排场之讲究,次序之井然,气氛之严肃,大概仅次于宫庭。作者写的是个小场面,但读者却可以因小见大,由此及彼。黛玉不过是来依傍舅家,由“角门而进”贾府的,尚且有如许的礼仪,大开中门接待上宾又将是什么景象;家常便饭尚且如此铺张,大开筵宴又将是什么排场,不都可想而知了吗?

【课堂总结】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因此。我们要感谢林黛玉,是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还应归功于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游览。

【方法点拨】

问:贾府是赫赫有名历经百世的世家望族,它那富贵宏伟的气派,作者是怎样既形象又概括第介绍给读者的呢?

明确:作者找到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视点”。即贾府的一切,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看到的。这样一个“观察点”,至少具备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起点高,二是感受敏锐。首先,林黛玉不是刘姥姥,她是巡盐御史的千金小姐,出身于书香门第,见过世面,受过教育,因而她特别注意到贾府与一般官宦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她自幼便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初次登门,前来依傍,更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而林黛玉与一般到外祖母家走亲戚的女孩子不同,十分注意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其感觉和反应,要敏锐得多。

【观察总结】

问: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明确:①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②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

③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这是一个常规的认识,在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本来就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在本课中,贾府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展示出来的,随着林黛玉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小说以后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

④人物个性品质和生活情趣的写照。在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等显示他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服姬妾出入其间,说明此人是好色之徒。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的布局装饰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贾府这样奢华的环境中,生活着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下一节课将进一步分析。

【作业设计】

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语段。

【板书设计】

外观宏伟

环境----贾府 布局考究 钟鸣鼎食之家

陈设华贵 诗书簪缨之族

等级森严

礼数繁琐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分析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入设计】(课前播放《聪明累》)

凡是成功的人物出场描写,不但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精神风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能引起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趣,关心人物的命运。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但各自出场也决不相混。《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扬,今天我们来欣赏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小说人物出场方式

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它好像早晨森林中响起的第一声鸟鸣,划破了沉寂,引起入林者的注意,使你非顺着声音窥视这鸟的全貌不可。常见的出场方式有:

⑴开门见山。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它不拐弯抹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

⑵先声夺人。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一种自然之感。

⑶陈述铺垫。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

⑷悬念设计。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十分关心的一种迫切的心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使读者去寻根究底。

⑸金钩倒挂。又叫序幕回忆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⑹娓娓道来。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人物和有关的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

【信息筛选】

引导: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出场”作为人物与读者见面的最初一笔,好似舞台上的“定音鼓”,其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从这时开始,人们有理由要求他的个性在一出场,就能很好地发挥和展现。问:王熙凤登场亮相的句段是哪些?

【合作探究】

1、王熙凤出场的方式是怎样的?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第一句话是“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如果孤立地看,不过是一句普通的应酬话。但黛玉进贾府后已经领略到这个大家族的排场礼数,如今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众人无不循规拘礼,因此此刻从后堂传来凤姐的笑语声,显得格外刺耳。自然使这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一笔,既昭示了王熙凤平日的无拘无束,也透露出她深受贾母宠爱的特殊地位。凤姐出场就似带来一阵风,掀起一层浪,因此给人极深的印象。

2、最早评点者脂砚斋读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喝彩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请就下文一些描写分析王熙凤出场时的形象。

⑴请一位同学读第五段中“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丹唇未启笑先闻”语句。问:此处的肖像描写体现王熙凤什么特征?

明确: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珠宝于一身的打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等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狡黠的本性。美而不善,令人敬而远之,畏之。

⑵贾母戏谑性的介绍又说明王熙凤什么特征?

明确:她深受贾母宠爱的特殊地位和泼辣刁钻的为人。

⑶再看她出场言行的描写。读第五段中“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让他们去歇了”语句。问:这里显示她的什么性格?

明确: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表面上称赞黛玉,实际上却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一石三鸟,圆滑之至。王熙凤不但善于辞令,而且善于表演,一瞬间她就能变换几种表情。刚欢声笑语称赞林黛玉,马上又能为黛玉“命苦”而感叹伤悲,正“用帕拭泪”,一听到贾母责备,瞬间又“转悲为喜”。这哪有丝毫真实感情,完全是做戏。作者没有写她的眼泪,只写她“用帕拭泪”的动作,那“帕”不妨看作她的道具。接下来拉着黛玉问长问段,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这一切与其说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应酬、精明能干的特点,毋宁说表现了王熙凤善于逢迎、虚伪圆滑的本性。

⑷自读第六段。问:此段写王熙凤回王夫人话,主要谈到哪两件生活小事?

明确:月钱发放,给黛玉选衣料。

引导:第一件事不但体现她是当家人,掌握着经济大权,而且安排了凤姐用“月钱”赚利钱的伏线。

问:王熙凤答复已经给黛玉选好了衣料,对此“甲戌本眉批”说:“余知阿凤此缎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期人处耳。”你同意此见解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看法一:不同意。从上文分析可看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之人。如今远客到来,为她准备衣料,这既是起码的礼节,也说明她虑事周全。

看法二:同意。王熙凤是个有四百多人大家族的管家婆,平日较忙,且与黛玉不熟,想不到这一点很正常。当王夫人问起,她回答“已预备下”恰恰更能表现她的随机应变。

小结:从以上分析看出,凤姐一上场,即刻成为“中心”。对着黛玉,又是夸赞又是怜惜,又是喜欢又是伤心。夸赞黛玉,不忘奉承老祖宗;安顿远客,不耽误料理日常家务。上下左右,几乎都靠她照应,听她指挥,显示出一个当家奶奶的身份和手段。的声势非凡的出场,虽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反映出来的,却深刻地、全面地展现了她个性中的那股“辣”味。她的出场描写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方法点拨】

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给人留下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明确:⑴出场方式独特。

⑵出场时机适宜。王熙凤在贾府以至小说情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一个场面上集中揭示她的多面的性格锋芒,就不能把她的出场安排在贾母接见黛玉的场面上,因为那样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骨肉相见的悲痛,腾不出场面来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充分描绘她个性特征在出场行动上的表现。因此,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母诸女眷都见过面、诸女眷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

⑶出场形象鲜活。

【能力提升】

如果说,凤姐的上场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写镜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立即进入性格刻画,没有任何铺垫。那么,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呢,那就是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正式登场。

问:宝玉的出场方式有何特点?

明确:寓褒于贬,欲扬先抑。作者写宝玉更是一波三折。很早以前,黛玉早就听母亲说过,这位表兄“乃衔玉而生,玩劣异常”,无人敢管,然对姐妹是极好的。今日舅母(王夫人)却称他为家里的“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说他“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没日,疯疯傻傻。”致使黛玉心中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就在黛玉的疑惑之中,脚步响处,一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青年公子进来了。使黛玉大吃一惊,产生“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似曾相识之感。读者不免也随之一震。宝玉就是在这一片传闻、议论、嫌憎、误解、惊奇所造成的悬念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问:作者安排宝玉在什么时机出场,有何好处?

明确: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离开,只剩下她和黛玉众姐妹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宝玉出场了。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作者这样安排宝玉的出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一般情况下,整天在“内帏厮混”的贾宝玉,当林黛玉一进贾府时,是马上就会碰面的,然而作者却偏偏打发他今天往往庙里还愿去了,一直拖到晚饭后其他人都不在场了,才让他回家。这种安排,有亮点用意,宝、黛最后才相见,就可以把该写的人和事都写了,然后集中笔墨来写此二人的相会,以掀起最后的高潮;遣散的人,是为了不发生其他干扰,避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以突出书中这两位主角,这有如舞台上为突出主要人物二时常使用的“净场”手法一样。这样做的效果,就能有力地加强两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分析鉴赏】

(一)林冲出场(片段):鲁智深使禅杖,正使的活泛,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

问:林冲出场方式是什么?体现他什么性格?

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五个字,让人听得出墙外之人不但是个行家里手,而且是个痛快爽利之人。

(二)诸葛亮出场

(片段1徐庶走荐诸葛亮)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庶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有一大贤,只在襄阳城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使君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以并麒麟,寒鸦以配鸾凤耳。此人每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仲、乐毅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也,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片段2)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日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

“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唯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问:诸葛亮的出场方式是什么?突出其什么特点?

明确:铺垫对比,引起悬念。从闻名道露面,情节曲折起伏,故事套着故事,悬念迭起,诗文并茂,但莫不与诸葛亮密切相关。其间有铺垫,有对比,目的是突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不同人物的出场。曹雪芹用不同的出场方式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物一亮相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都得益与作者的精心安排和独特构思。

【作业设计】

同学们作文里的人物,虽然不会像作家笔下的人物那样细腻、生动,但讲究对人物出场的描写,是完全必要的,也会我们的作文灵动、出彩,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在作文里自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替人物说话,或把人物一五一十地、啰里啰唆地介绍给读者的蹩脚写法,学习名家名篇写人物出场的成功经验,写好人物出场:即让人物一出场,就显示个性,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的心弦。

【板书设计】

出场方式独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王熙凤 出场时机适宜:单独活动,天地广阔

出场形象鲜活:性格鲜明,辣味十足

第四课时

【导语设计】

作家张爱玲曾这样描述男女有心跳感觉的见面:“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哦,原来你在这里。”

【文本解读.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

明确:众人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观察到她容貌标志、气度不凡;她们更多地注意到黛玉的外在形象。宝玉主要看到的是黛玉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俏丽,极富神韵。而她给宝玉最深的印象是“眉尖若蹙”,这难以舒展的眉头、愁苦抑郁的心情,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女主人公性格的一种基调。

问:分三次完成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办法来写黛玉,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形象不一样?

明确:三次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容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王熙凤主要是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她的自然之美。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贾家公子,且 “喜欢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他怎么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灵魂清爽、净化。这才是对黛玉最全、真切、深刻的感受。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2、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所了解的黛玉,都是他人所感。黛玉自身给我们什么印象?阅读课文中对林黛玉的心理、语言、动作等的描写。

明确:⑴写心理:第1段的描写体现林黛玉细心、多虑、自尊。也是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

⑵写语言:

第 段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这一番话,既表明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她顾全大局,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真是聪明识礼,心思过人。

第 段两次有关读书问题的得体的回答:体现她小心谨慎,谦恭得体,随机应变。

⑶写动作:

两次让座的描写,表现力也很强:

第 段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谦恭推让。

第 段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推让座位,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式,便一一改过来。——表现了她的知书达理,举止得体,聪明懂事的性格特点以及入乡随俗的世故人情。

小结: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而这种心理合行为,是她孤单的身世合寄人篱下的处境造成的。

总结林黛玉的形象: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

二、贾宝玉

1.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找出相关语段,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第11、12段。作者从两方面侧面描写:一是王夫人嘱咐林黛玉的话;二是林黛玉原先在家听母亲说。按封建正统观念,男儿应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而宝玉喜怒无常,厌恶读书,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与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格格不入,所以贾府内外的人甚至连亲生母亲都贬斥宝玉,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2.人物出场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三方面: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语言动作作进一步刻画人物。

⑴外貌描写

第14段.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华美高贵,突出宝玉在贾府受宠的地位;再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⑵《西江月》词

第一首词着重说贾宝玉不通仕途经济。“不通世务”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窍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写他对封建正统人物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在封建正统人物的眼里自然是“行为偏僻性乖张”。 第二首词写他对封建制度的危害,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而且天下第一。这两首词都是宝玉当时上层社会中的一个“多余人”。

作者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手法,表面上好像是嘲讽、批判,实质上揭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服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实际上热情歌颂的却是贾宝玉这种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同时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⑶语言动作

①语言——给黛玉取表字

过去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一般人家的女子是没有名字的,在家随父姓,称“某氏”,出嫁后再在称呼前面加上夫姓。这里既体现了宝玉对这个妹妹的喜爱,也体现了他民主平等的观念。

②动作——摔玉

宝玉是贾母心中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光宗耀祖。在别人看来是他“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地摔,骂其为“劳什子”,这正是他叛逆性格的充分表现。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没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小结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道德的精神体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贾府及府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重点欣赏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形象美,其实,“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人心中的宝黛形象都是不一样的。

【作业设计】写一段肖像描写。要求:透过肖像能体现人物的性格、气质。 板书设计

林黛玉:小心谨慎 聪明灵秀

贾宝玉:英俊多情 叛逆

【相关资料】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曾祖曹父玺,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 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编纂《全唐诗》,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父辈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时代,是曹家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在曹寅任期内。雍正即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其父曹頫因受牵连,被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曹雪芹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见课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0)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林黛玉进贾府》

姓名:

张桂荣

工作单位:

滦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学科年级:

高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做了必要的交代。而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对于我们学生阅读赏析《红楼梦》有直接的帮助,本章节很清晰的介绍了全书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人物关系,也把整本书最典型的环境--贾府做了第一次刻画。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2、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性、艺术性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掌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把握小说的深刻内涵与精神价值。

2、培养学生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并从中分析归纳文章中心事件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是针对中职学生开设的,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中国古代小说,学会如何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形象。要在学习中让学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学会从中国古代文学中汲取营养。

而当前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是比较差的,外加对学习普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想要达到上述学习目的,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兴趣,所以我计划采用情境教学法,即以非常直观的视频资料展示抓住学生注意力,进而开展教学。

我教的班级中的学生大部分都对《红楼梦》一书没有什么了解,也没有看过相关的电视剧,针对此情况,我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了《红楼梦》(87版)电视剧片段《林黛玉进贾府》。并让学生借助我的电脑查阅了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片段《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播放节选的一段小视频。(内容为节选自河北卫视《穿越经典》系列节目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陈晓旭的别样人生》)

2、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们心中,似乎她就是林黛玉。那么我们心中的林黛玉到底是个什么样地形象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认识一下林黛玉,请看《林黛玉进贾府》。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搜集的“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的资料。

2、让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3、正字音、辨字形、释词义。

三、课文前情讲解。

1、分小组讨论《红楼梦》前五回作用及本课在全书中的作用并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图和贾府人物关系表。

2、抽签选出一个小组作最后的陈述回答。

3、如果小组陈述有疏漏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并最终让学生做出完整的表格。

4、多媒体展示上述资料。

四、典型环境贾府的分析。

1、先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出分析结果。

2、各小组交换各自总结的内容结果,并对之作出评判。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可以说贾府它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六、课下作业

课下熟读课文,画出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语段。

七、板书设计

硬件:(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软件:(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

              ————富贵尊荣、等级森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情境。

1、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关于林黛玉的其他几个典型片段:葬花片段、临终片段等。

2、播放《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中关于林黛玉评析的一段节选视频。

3、林黛玉在初进贾府是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与她整个人生的形象是一致的吗,下面我们来看课文。

二、通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

1、小组内讨论,并总结林黛玉人物形象。

2、每个小组依次通过投影仪展示小组成果。

3、各小组再次讨论,对自己的初次总结作修改。

4、选出一个小组作最终陈述。

5、教师点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林黛玉,她体弱多病,美丽多情。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

三、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1、小组讨论分析。

2、选两个小组进行回答。

3、教师总结归纳。

四、课堂小结。

林黛玉这一阆苑仙葩她终于进入了贾府了,也见到了她一生的牵挂——贾宝玉,多情敏感的她又该怎样在贾府中生存下去,她和宝玉的爱情又能否守得花开见月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去品读一下《红楼梦》原著,欣赏一下这出合着血泪的爱情悲剧。

五、课下作业

1、背诵《西江月》《枉凝眉》

2、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本课的赏析文章。

六、板书设计。

林黛玉:有极强的自尊心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谨小慎微、多愁善感

贾宝玉: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似傻如狂、离经叛道

封建贵族的叛逆者

            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王熙凤: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

            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

            见风使舵、笑里藏刀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片段《林黛玉进贾府》。

认真观看电视剧片段并结合课文做好课前预习。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熟悉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教师播放节选的一段小视频。(内容为节选自河北卫视《穿越经典》系列节目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陈晓旭的别样人生》)

认真观看视频,理解支持人石凉对陈晓旭与林黛玉的分析讲解。

从情境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

1、检查预习。

2、课文前情讲解。(补充学生没有说明的内容)

3、典型环境贾府的分析。(补充学生没有说明的内容)

4、课堂结语和作业布置。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课下的劳动成果——搜集相关资料。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人尽其职。

充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自主完成的环节尽量发挥学生主动性。

第二课时

导入情境:

1、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关于林黛玉的其他几个典型片段:葬花片段、临终片段等。

2、播放《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中关于林黛玉评析的一段节选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作出记录。

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营造好的情境中,让他们迅速的进入课文情境中。

1、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的形象,作最后的总结归纳。

2、课堂结语和作业布置。

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总结,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小组中发言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物形象,锻炼学生的鉴赏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总的来说,还算满意,基本上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2、比较欣喜的是在让学生讨论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路线和林黛玉人物形象时,学生们最为积极主动,并且非常好的完成了任务,还能够对林黛玉做出自己的见解。

3、不太满意的就是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们还是不太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较少,需要老师的提问,再就是我本人没能做到更大的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自我发回的空间。

4、学生课后反应很好,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提高了文学审美能力。

七、教学课件

附课件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

林黛玉进贾府

主备:杨学锋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 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 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解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2.给加点字注音

杜撰(dùzhuàn) 敕造(chì) 纨袴(wánkù) 翠幄(wò)

钗钏(chāi chuàn) 厢庑(wǔ) 璎珞(yīngluò) 錾银(zàn)

黼黻(fǔfú) 阜盛(fù) 罽(jì) 宸翰(chénhàn)

盥(guàn) 罥(juàn) 瞋(chēn) 懵(měng)

孽 (niè) 憨(hān) 幺(yāo) 羹(gēng)

嫡(dī) 惫(bèi) 绦(tāo) 蜼(wěi)

3.解释

形容:身体面貌。 便宜:biànyi,这里是方便适宜的意思。

盥:洗。 罥:挂,缠绕。

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 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 懵懂:不明了,糊涂。

外道:见外、客气。 瞋视:发怒时睁大眼睛看。

些须:稍许,稍微。 还愿: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的许诺。

憨顽:顽皮。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结束:结扎束缚。 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忖度:推测;揣度。

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凭空想出来。 风流态度: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活动二、 学生简要介绍选文的内容和相关章节故事梗概。

(大家按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名同学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补充或者纠正讲述的错误)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光怀闺秀”是开篇;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贾府人物;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活动三、细读课文理结构

( 学生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大家按学习小组组成交流单位,提出自己对课文层次划分的意见,集体讨论给出划分结果和理由)

【选代表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陈述理由】

【板书】

①初进荣府 开端

②拜见贾母及众人 发展

③初见凤姐(重点) 高潮

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继续发展

⑤陪贾母晚餐 继续发展

⑥宝黛会面(重点) 最高潮

⑦安排起居 结局

活动四、赏析环境描写(小组再次仔细阅读课文,讨论完成几个问题。)

(一)按照小说的写作内容,节选部分的情节高潮在哪里呢?

(二)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类似的第一次还有很多,文中有哪些“第一次”?

明确:

林黛玉进贾府是第一次,也就是说小说在这里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林黛玉见到的贾府人物,也是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

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相通的微妙关系。

(三)当我们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明确:

l.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仆役。 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与显赫。

2.黛玉还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

3.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

4.“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

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5.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四)请一学生把刚才讨论的文字综述一下(讨论交流)

明确:

这里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同时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意旨。

3.阅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章节,熟悉《红楼梦》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的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整个一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今天我们以小说开端处的“林黛玉进贾府”来认识一下出场的人物,带着这个认识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提示: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非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

活动二、分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两人:黛玉和宝玉。

1.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2.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活动三、分析宝黛二人的“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人物是小说的要素之一,《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且各具特色。我们只有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小说的主题。

布置作业

1.背诵《西江月》二词。

2.品读课文众人见面和宝黛相会部分段落。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情况。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宝玉为何“摔玉”?

(学生分组分工协作整理、记录、发言等,教师分别参与三个小组讨论交流,并相机点拨发表个人意见。)

明确

1.《红楼梦》第一回说,女娲用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补天,剩下一块未用。这“无才补天”的顽石后化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被一个和尚携入下世,即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那块玉。衔玉而诞本很“奇异”,加上贾府继承人的身份,宝玉自然被父亲寄予厚望。这“通灵宝玉”就承载了贾政要求儿子走“经济仕途”之路,补封建社会之天的希望。但是宝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与父亲的希望背道而驰。摔玉表现了他对封建政治观念、正统观念的叛逆。

2.宝玉摔玉的直接起因是“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一动作充分体现出宝玉的妇女观。亘古以来,男子一直把妇女视作花鸟、玩物和工具。宝玉骂“(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说明了他对妹妹的尊重,认为自己这个“泥做”的男人根本不能和“水做”的女儿相提并论。宝玉摔玉,实际上摔的是男权主义、大男子主义,表现出他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思想。

活动二.关于人物的“哭”和“笑”。

(一)文中共多少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 (学生讨论)

明确:

节选部分共有25处直接写笑。

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

1.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

2.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

3.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

4.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

5.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6.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

7.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

8.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

(小结)由此看来,不同人物的笑是不一样的。笑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那再来解读文中的“哭”。

(二)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 选择其中关键几处来谈谈具体哭表明了什么内容?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

1.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丽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

2.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3.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长于随机应变的性格。

4.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这是感情真实的流露。

小结:小说通过人物的哭、笑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我们要在对比中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所反映的人间世态,正是所谓“大家庭,小社会”。

活动三、 探究阅读: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一) 我们在对比中发现这个封建大家庭中藏着人世间最真实的生活情态,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文本,去捕捉其中对比的文字,通过比较,进一步来认识曹雪芹带给我们的名作《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可以从写作手法入手,去读人物描写、肖像描写以及语言描写中的对比文字。 【学生讨论】

明确

1.人物描写上有主要人物出场的对比,显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肖像描写上有贾氏三姐妹“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比较;有三姐妹与王熙凤的比较,“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有宝玉、黛玉肖像的对比,黛玉眼中的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人物服饰上有三姐妹、王熙风、贾宝玉之间的对比。

3.人物语言上有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体现各自身份的对比等等。

(二)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什么呢?

明确:

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如黛玉的小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风。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课堂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布置作业

练习参考答案:

1A

2.因为刘姥姥当时的神态活像一头老母猪,所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种笑是善意的。

3.C 4.B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http://m.bjjpsf.com/kejianjiaoan/48203/

分享

热门关注

世界地球日高中世界地球日高中教案范文(通用4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汇编3篇

高中教案

优秀主题班会高中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教案

六国论教案9篇

高中教案

离骚教案12篇

高中教案

口技的公开课教案16篇

高中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6篇

高中教案

陋室铭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背影优秀教案16篇

高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