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6篇

2021-06-29   来源:高中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6篇

桂林山水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导练内容:

    人教版第八册第二课《桂林山水》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二、导练目的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同时理解“荡漾”、“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无瑕”、“翡翠”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能熟读成诵。

  三、导练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

  三、导练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游览胜地参观,好吗?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来作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乘上隆隆的飞机,穿过密密的云层,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请你们睁开眼睛,看!我们已经到了什么地方?(老师引导的同时播放着音乐,此时画面出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桂林在我们祖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1、说说“甲”是什么意思?

  2、再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异的风光。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使学生在图文声并茂中整体感知全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发求知欲望。

  1、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想:桂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2、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写桂林山水那么美,是分几部分来写的?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的结构,看看作者如何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题目:

    A、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B、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桂林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学文,体会感情。

  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旖旎的桂林风光的。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荡舟漓江上的录像,并配以课文录音。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请有画出句子。

  (3)、引说:正是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可以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现在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先来观赏漓江的水。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录像中的漓江的水,问;漓江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

  (有图画或录像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分析后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却从没看见地漓江这样的水”一句。)

  (2)、作者是怎样写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么特点呢?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圈出有关的关键词语,想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出示第二句话,体会三个分句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纯,那么可爱。释“无瑕裴翠”)

  (3)、句子比较,体会A、B两句哪一句好?B、C两句哪一句好?C句为什么好?说说好在哪里。(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描写漓江水“清、绿”两句)

  A、漓江的水很静。

  B、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C、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4)、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注意“啊”的读音以及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用赞叹的语气,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5)、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写作者游览漓江水的什么?说明了漓江水怎么样?(分析后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漓江的水真美呀!课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段文字背下来吗?

  (四)、仿写训练,读写结合:

  (1)比较下面句子,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啊!

  B、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2)照样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例:漓江的水很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A、公园里的花多香。

    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节日时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妈妈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美丽的漓江水,体会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并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同时还学习了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桂林的山”。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自学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大海(波澜壮阔)       静

                            漓江的水  清

                   西湖(水平如镜)       绿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用第一节课总结的学法第三自然段,继续学习作者的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巩固排比的修辞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关键语句按顺序背诵课文。

一、复习第二自然的写法特点

1、继续认识排比句的特点

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近、结构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叫做排比句。排比句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经常会使用“;”这个标点符号。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2、加强练习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

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

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学生自己说:

妈妈的爱,是 ;

妈妈的爱,是 ;

妈妈的爱,是

动笔写一写:

3、学法迁移:

我们在学习漓江的水时,用了什么方法呢?找中心句、体会特点;美读句段,体会情感;仿写练习,学习方法。

二、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习重点句。
  (1)、自由读,

师:课文的最后作者用一句诗道出了游览桂林山水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说说你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指导学生学懂句意。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3)、有感情地朗读。

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师: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首尾呼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2)

《桂林山水歌》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

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指导学生在自读中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

的巨大变化,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祖国新貌的赞扬。这首诗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写的,句式匀称,音调锵铿,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有较深的感受。

难点:要求学生体会想象的作用和诗句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作者简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

2、导入新课: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

3、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2 )梳理诗歌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

山水的挚情。

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3)概括《桂林山水歌》的内容。

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4、探究赏析:

(1)观赏桂林的山: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2)观赏漓江的水: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5、积累迁移:

(1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最后一句“桂林山水——满天下!”,“满”字是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巧妙点化,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念和祝福。一字之易,把境界推到了新的高度,展示了一代新人的抱负和理想,含义深远。 

(4)“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跟我来。”写诗人对伟大祖国充满了信念和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以神姿仙态,如情如梦来表明桂林山水的美妙。它没有如实的描写山水,这种以虚喻实的写法,着眼点是激发人们想象桂林山水之美。读者不是通过作者的具体描绘去欣赏桂林山水之美,而是按照诗人的点示去想象它的美,并且想得多么美就多么美。虚写的结果,反而能获得最具体的效果,更使人感到桂林山水的美妙动人。

(6)短语和句子多用对仗,形成了全诗节奏均称而音调铿镪的音乐美。如开头四句,“云中的神”和“雾中的仙”相对,“神姿仙态”是一个巧妙的复沓,“情一样深”和“梦一样美”相对,“如情似梦”又是一个巧妙的复沓。这两节诗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对偶诗节。这就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余音索绕的音乐效果。 

五、布置作业:

1 .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两句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
2 .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山:奇、秀、险
       甲天下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教案(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课目内容分解表:

2、学习水平描述表:

二、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方法。

2、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三、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1)学生未曾去过桂林、未曾见过桂林山水的美景,借助媒体来展示桂林山水的奇特景色,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

(2)借助画面能清晰地看到桂林山水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媒体选用情况表。

四、教学过程简述。

(一)引入新课。(复习导入)

。(二)学法迁移,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板书:奇、秀、险)

2、根据老师的提问让学生通过看图片、画图、朗读的方式理解桂林山的特点。

3、结合光盘中桂林山的相关画面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指导朗读。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带着老师的提问齐读最后一节。

2,学生谈感受,并且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板书:绕、映、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画中游)

3、指导朗读。

四、课外延伸:《桂林山水歌》

五、课堂总结。(板书:总、分、总)

六、作业设计。(略)

七、板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桂林山水教案(4)

《桂林山水》教案

佛山市第九小学 丘荣泰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视、幻灯、录像,欣赏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喝啊!……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欣赏了,还是观赏,或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一、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

(三)利索用板书,指导背诵。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5)

《桂林山水》课程教案

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 透”,最 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

内容仅供参考

桂林山水教案(6)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习准备

  预习、方格练习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习(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四、学习“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习。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

  桂林

  山 水

  (奇秀险) (静清绿)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波澜壮阔”“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和反复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难点:学习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视频,请学生认真观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样美景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自行阅读全文,并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3、带着生字词齐读课文,说一说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文章描写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为什么说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写的?

  3、请同学朗读第2段,并说一说水有何特点?是如何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4、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思考桂林山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说一说语言表达的妙处。

  5、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游玩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中,真让人 。

  (四)研读课文,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情感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6篇

http://m.bjjpsf.com/kejianjiaoan/34250/

分享

热门关注

世界地球日高中世界地球日高中教案范文(通用4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汇编3篇

高中教案

优秀主题班会高中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教案

六国论教案9篇

高中教案

离骚教案12篇

高中教案

口技的公开课教案16篇

高中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6篇

高中教案

陋室铭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背影优秀教案16篇

高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