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12篇

2021-08-07   来源:高中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12篇

小狗包弟教案(1)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写作的相关背景。

2.掌握小狗包弟一生的命运,体味作者对它的感情变化。

3.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革”十年浩劫对中国社会的破坏程度及对人心的摧残度。

4.引领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更好地去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认真体味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的前后变化。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文革”对当时社会的残害程度,让学生学会在历史中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反思,以求进步。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语

文革十年浩劫,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块不愿被提起却又始终存在的一块大伤疤,它对当时社会的残害程度非常人所能想象,尤其对当时的文人作家们更是如此,之前他们引以为荣的笔杆子,如今却极有可能成为将他们引向迫害的导火索,不仅如此,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人、事、物都会因其功过而受到奖惩。可想而知,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时期。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巴金先生的脚步,一起去走进那个黑暗年代,去感受当时黑暗的压力,体会当时非人道的社会行为带来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小狗包弟》。

2、 整体感知

问题:找到全文中心句(文眼)(学生讨论完成)

明确: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三、文本细读

体味情感,作者和小狗包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以至于让作者对它发出深深的歉意?

(分组讨论)

明确:

1. “我“和包弟间的故事 (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应句段 情节发展 时间 作者感情

第2自然段 相见 1959 高兴

第3-5自然段 相处 1959—1966 和谐融洽

第7-9自然段 相离 1966.8 纠结与不舍

第10-13 相念 1966.8之后 忏悔、自责

2.歉意由来:(让学生找到最能反映巴金内心感受的句子,并读出来)

(1)“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自责)

(2)“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悔恨)

(3)“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4)“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

心灵上的债……”

讨论得出:作者认为是自己的自私自利和无能为力而导致的包弟的悲剧。

3.寻求真凶

造成小狗包弟悲惨结局的真正凶手是谁?(学生讨论完成)

穿插入文革十年浩劫的相关资料,结合课后习作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真正的凶手是当时的荒乱的社会制度,作者其实有着和包弟一样的命运,被人“解剖”,任人支配,毫无反抗力量。在“牛棚”中度过了不堪的十年,如同包弟在解剖台上任人宰割。

四、主题探讨

本文通过写小狗包弟来揭示什么主题,你从中受到何种启发?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作总结)

明确:

主题:

1.通过写小狗包弟这一动物角色,在当时的社会都无法逃脱被宰割的命运,来反射出在“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揭示出那时的社会是没有理性和文明的。

2.作者忏悔的现实意义

巴金曾被誉为“18世界全世界的良心”,因为他敢于面对过去的种种遭遇,敢于说真话,敢于忏悔,他的《随想录》一书,就是对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的回忆,他无情的解剖着自己,也剖析了当时的社会。

在今天,已没有了“文革”时的苦难,但我们依然要正视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要勇于揭开这个伤疤,让更多的人看到,警戒着后人不会重蹈覆辙。同时,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同样要时时清醒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过去的言行,要敢于和作者一样,去深刻解剖自己,反思自己的作为,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内心才能坦荡。

3.你是如何认识你自己的?(启发)

人应有“良知心”,敢于正视自己的过往及过错,反思、反省自己。

五、课堂小结

有人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巴金老人正是因为他承受的磨难才能清醒地看待社会,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坦荡地走完一生。

学完了这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的内心的痛惜忏悔的表达,他无情地解剖着自己,解剖着那时的社会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让后来更多的人敢于去正视那时的中国,敢于面对不堪的过往,从而更加警戒着先进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如此,我们很多人也学会了清晰面对现实生活,敢于解剖自己的现状,从而不断发展自身。历史的反思让我们学会辩证看待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反思让我们能清晰自己的处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们时刻都要注意反思自己,以求进步。

六、作业布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少不了理性的引导和文明的支撑,而在“文革期间”,理性和文明是被压制到了最低层。试结合本文教学,思考一下:偏离了理性和文明,人类将走向何方?

小狗包弟教案(2)

《小狗包弟》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小狗包弟》,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2000年建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新馆将巴金的铜质手印镶嵌在了新馆的大门上,每个进馆的人必须按着这只手才能步入一座文学的殿堂,就是这只手,在而立之年为我们带来了“激流”、“爱情”三部曲,揭露黑暗,启迪心灵。也是这只手,在耄耋之年,为我们捧出《随想录》,叩问心灵,解剖社会,纪念就让我们其中的《小狗包弟》来感受这只手传递给我们的力量与真诚。

2、知识积累

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寒夜》、《憩园》等。

3、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巴金养了一只小狗叫包弟,相伴七年,非常喜欢,但是文革发生了,不让养狗,为了保护自己,巴金只能忍痛把小狗送到医院做解剖用,对此,巴金非常自责,对小狗充满歉意。

2.这篇课文是一篇完整的叙事散文,它有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分段。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文章第一段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它是戏剧或小说开头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2段):包弟的来历(开端);

第三部分(3--6段):相处七年(发展);

第四部分(7--10段):一朝离别(结局);

第五部分(11--13段):真心忏悔(尾声)。

3.作者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出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与作者一家相处的呢,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部分。

(1)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小狗相处是,突出了包弟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哪些正面描写,哪些侧面描写)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小狗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越是可爱,越是聪明,作者一家人就越是不忍心让它离开。

4.无论小狗包弟怎样可爱与聪明,它仍然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思考,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小狗包弟教案(3)

《小狗包弟》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小狗包弟》,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2000年建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新馆将巴金的铜质手印镶嵌在了新馆的大门上,每个进馆的人必须按着这只手才能步入一座文学的殿堂,就是这只手,在而立之年为我们带来了“激流”、“爱情”三部曲,揭露黑暗,启迪心灵。也是这只手,在耄耋之年,为我们捧出《随想录》,叩问心灵,解剖社会,纪念就让我们其中的《小狗包弟》来感受这只手传递给我们的力量与真诚。

2、知识积累

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寒夜》、《憩园》等。

3、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巴金养了一只小狗叫包弟,相伴七年,非常喜欢,但是文革发生了,不让养狗,为了保护自己,巴金只能忍痛把小狗送到医院做解剖用,对此,巴金非常自责,对小狗充满歉意。

2.这篇课文是一篇完整的叙事散文,它有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分段。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文章第一段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它是戏剧或小说开头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2段):包弟的来历(开端);

第三部分(3--6段):相处七年(发展);

第四部分(7--10段):一朝离别(结局);

第五部分(11--13段):真心忏悔(尾声)。

3.作者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出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与作者一家相处的呢,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部分。

(1)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小狗相处是,突出了包弟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哪些正面描写,哪些侧面描写)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小狗的这些特点?

Beadwrks公司还组织各国的“芝自制饰品店”定期进行作品交流,体现东方女性聪慧的作品曾在其他国家大受欢迎;同样,自各国作品也曾无数次启发过中国姑娘们的灵感,这里更是创作的源泉。明确:小狗包弟越是可爱,越是聪明,作者一家人就越是不忍心让它离开。

4.

5.随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趋向便捷、快速,方便,对于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也很少有人问津,因此,我组想借此创业机会,在校园内开个DIY创意小屋。它包括编织、刺绣、串珠等,让我们传统的手工制作也能走进大学,丰富我们的生活。无论小狗包弟怎样可爱与聪明,它仍然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思考,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三)上海的文化对饰品市场的影响明确:小狗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而且旧主人是瑞典人。

合计 50 100%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这也注定了为什么小狗包弟作为礼物都无法送出,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使得小狗包弟的命运注定悲剧。

6.

7.据调查统计在对大学生进行店铺经营风格所考虑的因素问题调查中,发现有50%人选择了价格便宜些,有28%人选择服务热情些,有30%人选择店面装潢有个性,只有14%人选择新颖多样。如图(1-5)所示我们来看看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者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阅读“尾声”部分。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1)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此次调查以女生为主,男生只占很少比例,调查发现58%的学生月生活费基本在400元左右,其具体分布如(图1-1)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上街抓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一家人的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胆战心惊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祸,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2)

(3)3、消费“多样化”他为什么又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解剖台上小狗包弟的惨状,进而想到为了自保将相处了其七年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使他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4)

(5)(四)大学生对手工艺制品消费的要求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哪句话是表明作者的自责的?

(一)DIY手工艺品的“多样化”明确: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6.作家写时光的流逝吗,又写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4) 创新能力薄弱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剧增,而且作家认为“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做了了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完成了《随想录》一书。

4、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灵都收到了震撼,同时也给我们许多写作文的启示:关心社会,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表达真情实感,不追求夸饰,不过分追求“技巧”等。

小狗包弟教案(4)

《小狗包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过程与办法: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②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文革”背景资料、教师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导入

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同时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2、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 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小狗包弟教案(5)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损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积存】〔见《小狗包弟》学案,由学生课前自学完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明白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关心学生进入情境:

“文革”这场运动被称为“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如此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如此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复述情节,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自主学习,重点突破。

〔1〕、包弟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狗?〔浏览课文,整理答案,并在文中划出相应语句作为依据。〕

正面描写:干干净净、不停作揖、不乱咬人、讨糖吃、等候我和家人、不曾乱叫

侧面描写:日本朋友喜爱它、拍摄它;由起女士喜爱它、关怀它;我和家人喜爱它

结论:包弟是一只可爱乖巧、善良忠义、深通人性的小狗。

〔2〕、在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之前与之后及现在,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浏览课文,整理答案,并在文中划出相应语句作为依据。〕

之前:快乐—欢喜—心惊胆战〔可怕〕—流泪(忧虑)—睡不好觉〔不安〕

之后:感受甩掉了包袱〔轻松〕—感受背上了更重的包袱〔沉重〕—感到羞耻,瞧不起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自责〕

现在:煎熬—怀念—歉意〔忏悔〕

〔全班齐读课文九、十两段〕

【三】分组合作,引导探究

1、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行为?怎么样看待作者的歉意?〔能够从抛弃的缘故分析入手〕

抛弃包弟的缘故:1.日本产,有一位瑞典旧主人;2.保全自己、保护家人;3.特别的时代背景

结论:迫于无奈、情非得已的选择

展示相关图片,拓展介绍冯骥才《一百个人的一百年》:

“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记载着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逝,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不管压在这狂浪下边的依旧掀动这狂浪的,基本上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同意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老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基本上它公开践踏的内容。尽管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然而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假如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对小狗包弟的歉意:一切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面对艰难的选择,至少应该全力以赴;正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苛责他人。

结论:责任的选择、心灵的选择

插入介绍2003年“感动中国”给巴金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久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巴金----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2、作者什么原因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明确: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表达“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人狗同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作者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是实写,但只是情感的载体,写心灵是虚写,但却是要紧的。

写法: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3、文章开头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跟包弟并没有直截了当的联系,你认为作者什么原因要这么安排?

明确:

从思路章法看: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看:对比——人不如狗〔狗的忠诚,人的背弃。〕

从思想内容看: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比,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训练

请你写一篇《小狗包弟》的读后感,许多于200字。

【五】总结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附板书:快乐—可怕—忧虑—不安—轻松—沉重—自责—忏悔

迫于无奈、情非得已的选择责任的选择、心灵的选择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铺垫对比

【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案(6)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变化,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精研细读的过程中解读文本,揣摩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3、感受作者尊重人性,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勇于反省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巴金对小狗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巴金

2、感知课文

(一)认识一只小狗

1、作者笔下小狗包弟是怎样的一条狗?

形象: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忠诚)

2、如此可爱通人性的小狗,它的命运如何?

明确:被我遗弃——送到医院,送上了解剖台

(二)认识一位老人

1、巴金及家人和包弟关系的如何?

明确:相处的很好

2.巴金为什么这样对待他?

明确: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包袱”。

3、送走包弟后他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理变化?(默读10段)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板书)

4、(齐读第11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有什么深刻寓意?

明确: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物是)回忆爱人和小狗包弟(人非)

触景生情。他用眼前的惨淡,肮脏荒凉的景象,烘托当时社会环境的惨淡,人的隔离疏远以及他在回忆往事时内心的荒凉和悲痛。

【追问】: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

明确:不会,除非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写出自己真诚的忏悔。所以作者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三)走进一个时代

1、文章第1段写了什么?这个故事与巴金与包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放在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不同:艺术家与狗:写出狗对人的忠诚,巴金与包弟:写出了人对狗的背弃。

作用:这个故事从内容而言,深刻显示那个时代人不如狗,人情的荒芜,人性的沦丧,生命的低贱,奠定了悲伤地感情基调,从结构而言为我们的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在我们阅读完全文后再来看这段文字更是深化主题。

2、【深入探讨】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明确:第一,生命应该获得尊重。第二,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第三,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三、课堂小结

有人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在文革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老人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呼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历史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

请以巴金为写作对象,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小狗包弟教案(7)

《小狗包弟》教案

一、导入:

小调查:爱狗的同学有多少?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

――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著名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1、走进作者 :“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2、走进特殊时代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十年浩劫”。

  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3、《小狗包弟》: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

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整体把握 :(一)朗读课文:

标好段落数;给陌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

(二)检查字词: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三)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

――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四)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眼前)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发展:友爱包弟 (3-5)---------七年相处    回忆

结局:送别包弟 (6-10)---------一朝离别

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眼前)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五 、分析课文

(一)阅读“ 序幕 ”部分(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思考: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二)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思考: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2、①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②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③用意是什么?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正面描写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   侧面描写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四旧”嫌疑);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5、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前:(7)胆战心惊,害怕 (8)暗暗地流泪 (9)睡不好觉

(个读找出,并解说)文革中,作者无法自保,包弟可能带来的“抄家”和苦难让他害怕;可怕的劫难与可爱的包弟让他感到自己的无助与抉择的痛苦,只有暗暗流泪。

后:齐读第10自然段,请一个同学找出作家的内心变化的三个词,并解说: ――“轻松 ——沉重—— 自责”

轻松: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

(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

思考: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

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2)作者忏悔的思想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印证:(个读)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

二、总结课文

学完全文后,思考: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③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呼唤:

  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 :写狗的忠诚 写人的背弃

重在写现象惨烈 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小结:

――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小狗包弟教案(8)

《小狗包弟》教案4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 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 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 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 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 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 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2 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3 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二、问题探究
  1 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 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3 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关于练习
  一、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
  设题意图:第一问是从领悟作者情感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第二、三问是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种要求与复述故事相比,可能更难一些,也正好考查和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表达创见的能力。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脉络对回答此题有所帮助,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参考答案:
  第一问参见“整体把握”。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看法,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在自己心目中描绘的巴金老人是什么样的。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性,至于他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可能,也许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二、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
  (材料从略)
  设题意图:扩大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获得写作文的启示。类似“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的题目,既是语文题目,其中又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了更好地达到题目所要求的,应更多地了解巴金其人其作品,学生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也提供一些信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具有从课文迁移到课文外、课堂外不断探寻的能力。最后呈现方式可以是成篇文章,也可以是发言提纲。如果是文章,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议。
  教学建议
  一、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可以引导、启发、讨论。
  二、获得写作文的启示
  本文给学生写作文的启示大概有: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眼力,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不过分追求“技巧”,又要讲究无技巧的“技巧”;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材料的详略、次序;合理地安排叙事和抒情的笔法,“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等等。学生还可以另作补充。这些要求也许过高,学生能获得一两点启示就是学有所成。
  三、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练习中的有关介绍和专家评论,以启发对课文的更深刻的理解;鼓励阅读巴金《随想录》,读后在同学中交流;尝试用动情的笔调来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并发掘深刻的思想;2003年底,新闻媒体宣传纪念巴金百年诞辰,巴金作品在当代社会获得了新的感染力、影响力,可以关注报章上有关巴金百岁纪念文章,读一读巴金评传,寻找本文的赏析文章和对《随想录》的评论……可以总结提问:在当代人眼里巴金是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为什么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在当代的阅读价值何在?

小狗包弟教案(9)

《小狗包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过程与办法: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②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文革”背景资料、教师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导入

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同时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2、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 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3、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请课后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4、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序幕、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明确:

序幕(1自然段) —— 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 —— 小狗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 —— 小狗包弟和家人间七年的亲密接触

结局(7-9自然段) —— 痛别包弟

尾声(10-13自然段)—— 作者真心的忏悔

5、内容分析

(1)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了(正面)

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正面)

拍摄包弟的镜头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

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

特点: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用意: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2)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悲惨的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思考: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明确: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3)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4)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自责(至今心不得安)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5)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第二课时

6、问题探讨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来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明确:

作者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凡是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该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八十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4)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表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反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反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7、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明确:

特点一是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比如作品开头写道:“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作品结尾也如此:“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对它表示歉意。”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

特点二是描绘生动。作品的语言虽质朴简洁,却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直抒胸臆时,真切感人,如上面例举的结尾一段文字,便是如此;描写事件场面时,精当准确,使客观形象栩栩如生,如描写艺术家“满身是血和泥土”地被“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的情景:“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这一段文字,不仅准确无误地叙述了事件的情景,而且小狗依恋艺术家的情态、作者深藏着泪愤交织的情感,全都得到体现,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8、总结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作者的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而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和“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尝试用动情的笔调来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并发掘深刻的思想。

七、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序幕——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小狗包弟和家人间七年的亲密接触

结局——痛别包弟

尾声——作者真心的忏悔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目标叫作“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把目标表述定位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三、学时安排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出示“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小组合作讨论。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
(2)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 高兴
与“我们”亲密相处 快乐
被追杀 忧虑
被解剖 歉疚
(三)主体研读
1、教师导学。
对于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后,重要的是对其精彩部分进行研读,这样才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请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一两处文字做圈点批注,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2、自主研读。
3、探讨交流。
【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段,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做好朗读评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深入研读文本而把握思想。】
示例:
(1)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一“笑”一“流泪”,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朗读时,要体现出无助、痛苦的情感。)
(2)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
(四)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组织研讨,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抒真情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教师参与讨论。
1、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五)随机拓展
1、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班讨论。
【让学生自主质疑,再提出来全班讨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 布置课外阅读巴金《随想录》。
【扩大阅读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巴金的思想。】
(六)及时反思
1、请同学们谈谈学了这节课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通过反思,使学生巩固对本节课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 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是一个荒唐而又残酷的时代,社会动乱,当时人们普遍命运穷困、人性扭曲,人人自危,人人求自保。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病态的社会、扭曲的人性)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写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小狗包弟教案(10)

小狗包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质朴而真挚的语言风格,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教学难点:仔细品读课文,发掘质朴预言下的深刻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包弟感情态度的变化,文革背景下中国文人的命运以及一代大师的自我人格的解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小组合作讨论。

(1)、情节把握: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故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学生浏览课文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尾声(真诚忏悔)

(2)、情感把握

本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学生品文体验作者情感,然后各抒已见,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学生研读

1、教师导学。

对于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后,重要的是对其精彩部分进行研读,这样才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请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一两处文字做圈点批注,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主研读。

3、探讨交流。

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段,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做好朗读评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深入研读文本而把握思想。

示例:

(1)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一“笑”一“流泪”,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朗读时,要体现出无助、痛苦的情感。)

(2)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

四、分析课文,探究文旨。

探究、讨论、交流:

1、 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2、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多一份理解与宽容)

3、 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抚平了作者心灵上的创伤了吗?作者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时间并不能抚平作者心灵上的创伤)

4、 纵观全文,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几个故事?有何异同?第一个故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两个故事,都是写狗,一个是关于狗的仗义,一个是关于人的背弃。第一个故事既引出了第二个故事,同时也起到了对照衬托的作用。)

5、 作者写小狗有何意义?(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以小见大。)

(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

五、拓展探究

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六、课堂总结

1、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对社会的伤害之深。

2、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他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巴金其它作品。

2、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的过错,并在本周周记中谈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

八、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情节 ———— 情感

引子(艺术家与狗) 伤感

开端(包弟来历) 愉快

发展(七年相处) 快乐

结局(痛别包弟) 忧虑轻松沉重

尾声(真诚忏悔) 歉意

以小见大 ———— 反映社会变迁

小狗包弟教案(11)

《小狗包弟》

(一)课前预习及准备

在展开对本堂课的教学之初,给学生布置了预习课文的作业,并划分学习小组,以“我所知道的文革”为题,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

((二)导入新课

师:在优酷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老兵要退伍,离开军队了;军犬万分舍不得。让我们来感受这感人的一幕。

导入:视听入境

师: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与我们亲密无间、息息相通,与人类建立着真诚、深厚的情谊。曾经,在巴金先生的家中,也有这样一只小家伙,它的命运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采用默读方式,用“圈点法”找出文中对包弟的描写,看看作家运用了什么手法,使包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明确: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2、 师:小狗包弟这样的可爱与聪明,但在当时的特殊年代却成为了巴金家中的“包袱”,仍然逃脱不了厄运。

让我们齐声朗读“包弟的最后命运”的章节(7-9段)。

——在医院里,包弟面临的是躺在解剖桌上被剖开肚皮接受解剖的命运。我们也许会不解,这样的结局难道是主人的狠心、无情造成的吗?

3、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在那样的年代里,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行为,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师:正如文中介绍的那样,讲小狗包弟作为礼物都无法送出,当时的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可想而知,更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四)研读深入,品味探讨——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

1、品味语言,生发情感

师:在这样的结局背后,我们不难想象巴金一家人是在怎样的矛盾和煎熬下做出了这样的艰难抉择。接下来请同学们关注文中随着包弟的经历,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发变化的相关语句,走进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明确:轻松 沉重 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2、在这场浩劫中,了解了巴金先生真实的心路历程我想问问大家: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课件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文革”相关图片。

明确: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这样的行为是生存在那样的特殊社会中作家迫不得已的“自私”行为,但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作者连自己、家人都保护不了,更何况一条小狗呢?在文革中,包弟和巴金都是受害者!所以我们应多了一份同情,多了一份理解。)

3、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请同学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4、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引导: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过渡语:一个知名作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仍然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在暮年真诚地剖析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社会人生中的忏悔的作用呢?

(五)延读品味,提升自我——走近一个坦诚真实的自我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个人的故事。这两组图片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在安定和平的今天二战的历史、二战的伤痛是每个人心中的一块阴霾。

多媒体展示:之跪的图片。

提问:但面对二战的历史,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和勃兰特在华沙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作何评价?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以小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分子回避历史的作法深深伤害了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同时被世界人民所不齿,而勃兰特的华沙之跪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两个强烈对比的人物故事,更应该让我们认识到每个有良知的人的人生需要敢于面对、敢于自责的精神。

2、课堂延伸:让学生正视和反省自我成长过程中曾犯下的过错,以随笔形式结合自身谈反省忏悔的感受。

小结:面对曾经的过错,我们也许会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当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面前,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会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做人更真实。

小狗包弟教案(12)

《小狗包弟》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小狗包弟》,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2000年建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新馆将巴金的铜质手印镶嵌在了新馆的大门上,每个进馆的人必须按着这只手才能步入一座文学的殿堂,就是这只手,在而立之年为我们带来了“激流”、“爱情”三部曲,揭露黑暗,启迪心灵。也是这只手,在耄耋之年,为我们捧出《随想录》,叩问心灵,解剖社会,纪念就让我们其中的《小狗包弟》来感受这只手传递给我们的力量与真诚。

二、知识积累

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寒夜》、《憩园》等。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巴金养了一只小狗叫包弟,相伴七年,非常喜欢,但是文革发生了,不让养狗,为了保护自己,巴金只能忍痛把小狗送到医院做解剖用,对此,巴金非常自责,对小狗充满歉意。

2.这篇课文是一篇完整的叙事散文,它有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分段。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文章第一段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它是戏剧或小说开头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2段):包弟的来历(开端);

    第三部分(3--6段):相处七年(发展);

  第四部分(7--10段):一朝离别(结局);

  第五部分(11--13段):真心忏悔(尾声)。

3.作者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出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与作者一家相处的呢,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部分。

(1)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小狗相处是,突出了包弟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哪些正面描写,哪些侧面描写)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小狗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越是可爱,越是聪明,作者一家人就越是不忍心让它离开。

4.无论小狗包弟怎样可爱与聪明,它仍然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思考,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小狗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而且旧主人是瑞典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这也注定了为什么小狗包弟作为礼物都无法送出,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使得小狗包弟的命运注定悲剧。

5.我们来看看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者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阅读“尾声”部分。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1)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上街抓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一家人的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胆战心惊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祸,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2)他为什么又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解剖台上小狗包弟的惨状,进而想到为了自保将相处了其七年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使他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哪句话是表明作者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6.作家写时光的流逝吗,又写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剧增,而且作家认为“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做了了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完成了《随想录》一书。

四、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灵都收到了震撼,同时也给我们许多写作文的启示:关心社会,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表达真情实感,不追求夸饰,不过分追求“技巧”等。

小狗包弟教案12篇

http://m.bjjpsf.com/kejianjiaoan/43540/

分享

热门关注

世界地球日高中世界地球日高中教案范文(通用4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汇编3篇

高中教案

优秀主题班会高中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教案

六国论教案9篇

高中教案

离骚教案12篇

高中教案

口技的公开课教案16篇

高中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6篇

高中教案

陋室铭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背影优秀教案16篇

高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