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8篇

2021-08-09   来源:高中教案

氓教案8篇

氓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 理解《氓》的故事梗概,识别赋比兴等修辞手法

3、 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 能够结合注释读懂本诗,培养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2、 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小的时候都喜欢读童话吧?我想问一下,白雪公主被王子救起来之后,她们怎么样了?睡美人被王子吻醒之后呢?她们结婚了,从此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现实是这样的吗?有时候现实并不像童话一样美好。我们的老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婚姻悲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诗经两首》中第一首,大家齐声说,《氓》。是念meng吗?不是流氓的mang吗?(不是)解释氓:这个字在古代念meng,是男子的通称。[板书“氓”]

(二)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大家对《诗经》并不陌生了,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我找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诗经》,其他同学都听仔细了,如果他有哪些地方遗漏了,一会儿补充一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三)、 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朗读的方法来品味《氓》。

1、放录音(第一遍),ppt展示课文,用异色字体标注注音的字,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个别同学朗读。

(四)、 整体感知课文

1、讲述整个故事

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

根据这个同学的讲述,同学们划分一下层次,并说理由。

2、划分层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讲解时按照下面分法讲)

[明确]1-2段为第一层:恋爱,3-5段为第二层:婚变,6段为第三层:决绝

3、分层讲解:

(1)第一层:恋爱

A、个别同学朗读此部分后,个别学生翻译并用四个词概括这段的四层内容。
[明确] 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B、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C、个别同学朗读此部分后,个别学生翻译

D、提问: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E、最后终于迎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明确]“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F.提问:这一部分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性格:纯洁、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板书)

G、齐背第一部分

(2)第二层:婚变

A、第三章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B、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B、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C、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

明确: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哪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

(4)提问: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可要注意学习了。

明确:“于嗟女兮……”提醒女孩子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5)提问: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性格:任劳任怨。(板书)

学生试背诵

(3)第三层:决绝

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A、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没有)从哪里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B、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五)总结及引导背诵

1、总结:《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2、以下面的线索为提示,指导学生背诵。

相见—定情—相送—约期—相思—结婚

桑叶起兴—呼吁

桑叶起兴—回忆婚后生活—回家被耻笑

回忆:昔日—现在—做出决定

(六)、布置作业

1、查找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的含义

2、将《氓》改成现代文,可以加入合理想象

3、预习《采薇》

(七)板书:

恋爱 婚变 决绝

感情基调: 热情 幸福 怨恨 沉痛 理智刚烈

女子的性格: 温柔多情 坚强

氓的性格: 老实 暴虐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 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 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 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 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6) 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 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2)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3)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5) 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三、 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氓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爱情是个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

二补充,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 多为四言诗。

3、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 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国风,共160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现在民歌中也多见比兴手法,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1、正音: 愆 垣 载 筮 咎 陨 隰

2、多音字渐 jiān(1)浸湿(渐染)流入(东渐于海)

  将qiāng(1)愿,请(将进酒)

  靡mǐ(3)倒下(望旗旗靡)mí(2)奢侈(奢靡)

  载zài(4)一边一边(载歌载舞)装载 充满(怨声载道)

  zǎi(3)一年半载 记载 刊载 登载

3、通假字

匪:非 于:吁 说:脱 泮:畔

四、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五、作业: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教师提示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三、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恋爱(第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

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三部分:决绝(第六章) 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1、基调:清醒、刚烈

2、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3、手法:比。抒情。

五、合作探究:

(1)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①青梅竹马。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

(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不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男子沉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5)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清醒果断的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不是。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8)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讨论,明确) 虽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对氓的人品还是缺乏深入了解,有点仓促;缺乏独立意识(舒婷《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9)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讨论。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温柔痴情,清醒刚烈。

男: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这时负心男子的典型。

补充:历史上典型的负心男子有哪些?

第一,战国时人吴起。吴起为卫国人,妻子为齐国人。鲁国国君看中吴起的军事才能,想拜他为将,但又担心其妻为敌国之女,恐吴起立场不坚定,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为表心迹,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吴起竟然伤心病狂地杀掉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吴起身为一代名将,深通韬略,战功显赫。名气够大,行径又极其恶劣,故排第一。

第二,三国时人刘安。刘安本一猎户,某日,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刘备兵败,逃跑途中偶然投宿他家。因刘安家贫如洗,又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拿不出什么招待刘备。他就把自己老婆杀了,煮给客人吃。事出《三国演义》。这小子最不是东西,为了追星,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本该列入第一,但考虑到他本人身贱名微,所以屈居第二。

第三,战国时人平原君赵胜。赵胜为赵国公子,为增加自己的势力,平时养了一大群门客。某天,他的小老婆在楼上看到一个驼背瘸腿的人从楼下路过,样子很滑稽,就笑了起来。谁知这个跛子,却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径直找到赵胜要求斩掉美人以谢罪。当时遭到拒绝,后来门下食客越来越少,经打听方知,与门客们认为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重色轻士有关。于是平原君下令斩了这个小老婆的头,门客又重新多了起来。这个故事原来是被当作轻色重义的美谈讲的,影响极坏,为正视听,将其列为第三。

第四,唐明皇李隆基。他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几乎被当作自古以来帝王真爱的典范。可是,一旦大祸来临之际,他却为了平息兵变,保护自己,不惜将自己的爱妃交给叛军去处置,演出了一场“三军不发可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悲剧。后来的许多文人想以事出无奈为他开脱,杜撰出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缠绕于杨贵妃颈上的一丈白绫无情地宣示了李隆基极端自私的负心汉面目。因杨李的故事流传千年,影响甚巨,同时杨贵妃之死毕竟不是李出于主动,两相考较,位居第四。

氓教案(3)

5课《诗经·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章几个重要字词的用法

2、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歌曲《在水一方》,询问学生歌词出处。

明确:歌词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学生自由发言。
(2)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 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部作品。(板书:《诗经•氓》)

二. 《诗经》知识回顾(20分钟)

让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教师补充总结。

明确:

(一)《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汉代儒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就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二)《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160篇。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105篇。它是朝廷的正统音乐。(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2.《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等各种句式,只有个别诗以杂言为主,如《伐檀》。

《诗经》常常采用叠层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之间,仅有个别字的改换,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三.阅读课文 10分钟

四.小结 5分钟

第二课时

一、 文章梳理(40分钟)

(一) 正音

分组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课件展示)

匪fēi我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将qiāng子  

载zài笑载言 于嗟xūjiē鸠兮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  

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隰则有泮pàn

(二) 明义

第三课时

一.

(一)

氓教案(4)

《诗经·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章几个重要字词的用法

2、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歌曲《在水一方》,询问学生歌词出处。

明确:歌词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学生自由发言。
(2)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 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教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部作品。(板书:《诗经•氓》)

二、 《诗经》知识回顾(10分钟)

让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教师补充总结。

明确:

(一)《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汉代儒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就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二)《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160篇。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105篇。它是朝廷的正统音乐。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2.《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等各种句式,只有个别诗以杂言为主,如《伐檀》。

《诗经》常常采用叠层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之间,仅有个别字的改换,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三、 文章梳理(30分钟)

(一) 正音

分组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课件展示)

匪fēi我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将qiāng子  

载zài笑载言 于嗟xūjiē鸠兮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  

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隰则有泮pàn

(二) 明义

四、 合作探究(20分钟)

五、 艺术特色(20分钟)

六、 课堂小结(5分钟)

三、

(一)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氓教案(5)

情境创设

不知大家有否读过这样一首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补充: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 多为四言诗。

3、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 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 《诗经》的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初读——正其音

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生交流纠错。

(齐读)正音: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将qiāng子  载zài笑载言 于嗟xūjiē鸠兮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   淇水汤shāng汤 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师作配音范读。生齐读。

二、再读——懂其文

借助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找学生将这首诗歌以恰当流畅的语言韵译。

三、研读——明其意。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内容。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师做引导:同学们这是从行文内容的角度的概括总结。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变化能不能感受到

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呢?

氓——那个人——人生还只在初见。(初相逢)

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处于浓情蜜意的热恋中,相敬如宾。(爱恋,相思)

尔——你——比子少了敬称,多了随意,更显亲密——今日我要成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壮年男子——那个男人——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婚变(悔,恨,怨)

尔——你——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还有岸,隰水还有边,和你这样

的人白头到老,这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决绝)(补充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

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

三部分:(第六章) 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1、基调:清醒、刚烈 
2、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3、手法:比。抒情。

五、      合作探究:

(1)      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①青梅竹马。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      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       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

师引导,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贫寒,男子施暴。

在这种种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却一心一意苦心经营着这个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过越富裕,女子

却容颜衰老——“桑之落 矣,其黄而陨。”

引导:“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镜里朱颜改”的原因有哪些?

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1)生活贫困(2)日夜操劳(3)男子变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对这样一个三心二意,品行无德之人,女子是该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呢,还是该

怎样做?

齐读最后一节。

(4)      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男子沉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5)      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清醒果断的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所以要读出那种清醒和决断的语气。找生试读,师范读。

留5分钟,学生试背这三节诗。

(6)      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7)      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不是。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8)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讨论。

虽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对氓的人品还是缺乏深入了解。有点仓促。在家里太勤劳

(9)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讨论。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温柔痴情,清醒刚烈。

男: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

(11)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郑笺《毛诗正义》)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在这里,淇水就是这位负心汉的见证。

六、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

1、  四言诗。

2、  赋比兴的手法。

全篇用赋。两处用兴,四处用比。

赋:全文铺陈叙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剧。

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都是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桑叶的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是爱情由盛而衰的象喻。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这时负心男子的典型。补充:历史上典型的负心男子有哪些?

第一,战国时人吴起。吴起为卫国人,妻子为齐国人。鲁国国君看中吴起的军事才能,想拜他为将,但又担心其妻为敌国之女,恐吴起立场不坚定,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为表心迹,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吴起竟然伤心病狂地杀掉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吴起身为一代名将,深通韬略,战功显赫。名气够大,行径又极其恶劣,故排第一。

第二,三国时人刘安。刘安本一猎户,某日,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刘备兵败,逃跑途中偶然投宿他家。因刘安家贫如洗,又正是兵慌马乱的时候,拿不出什么招待刘备。他就把自己老婆杀了,煮给客人吃。事出《三国演义》。这小子最不是东西,为了追星,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本该列入第一,但考虑到他本人身贱名微,所以屈居第二。

第三,战国时人平原君赵胜。赵胜为赵国公子,为增加自己的势力,平时养了一大群门客。某天,他的小老婆在楼上看到一个驼背瘸腿的人从楼下路过,样子很滑稽,就笑了起来。谁知这个跛子,却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径直找到赵胜要求斩掉美人以谢罪。当时遭到拒绝,后来门下食客越来越少,经打听方知,与门客们认为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重色轻士有关。于是平原君下令斩了这个小老婆的头,门客又重新多了起来。这个故事原来是被当作轻色重义的美谈讲的,影响极坏,为正视听,将其列为第三。

第四,唐明皇李隆基。他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几乎被当作自古以来帝王真爱的典范。可是,一旦大祸来临之际,他却为了平息兵变,保护自己,不惜将自己的爱妃交给叛军去处置,演出了一场“三军不发可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悲剧。后来的许多文人想以事出无奈为他开脱,杜撰出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缠绕于杨贵妃颈上的一丈白绫无情地宣示了李隆基极端自私的负心汉面目。因杨李的故事流传千年,影响甚巨,同时杨贵妃之死毕竟不是李出于主动,两相考较,位居第四。

第五,宋人陈世美,戏剧中的人物,由于他的典型性,在国人心中陈世美三个字几乎就是负心汉的代名词。包公戏《铡美案》使他与秦香莲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他为世人所痛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普世性。古往今来,男人有钱就变坏,几乎成为一种定律。历朝历代,陈世美们从未断绝,逮至今日,又呈蓬勃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陈世美对家庭的背叛,合乎人们内心中的常情,未到不可饶恕的地步。如非他后来利令智昏、狗急跳墙,欲指使别人杀掉老婆孩子,他本来罪不至死,也没有资格列入这个排行榜中的。

第六,唐人元稹。元稹是中唐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古以来被人们引为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名句。但他在现实中却是一个玩弄女性的浪荡子,欺骗女性感情的负心汉。在他年轻落魄山西时,曾处心积虑地勾引良家少女“崔莺莺”,弄到手后,又将其抛弃。这段经历在他自己撰写的《莺莺传》中有详尽的描写。元人王实甫据此写出了《西厢记》,将原本始乱终弃的一段悲剧(相对崔莺莺来说)演绎成一出“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大团圆式喜剧,从而,开创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符合市民欣赏习惯的才子佳人戏的传统。《西厢记》里的张生的多情,更反衬出生活中的元稹的无情。鉴于以元稹实事为原型的《西厢记》的影响力,元稹被列为第六位。

第七,明人李甲。李甲与杜十娘之间发生的事,又是一段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出于明人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落魄书生李甲遇到当红妓女杜十娘,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杜十娘以为遇到知己,遂毅然脱离青楼,随李甲回乡。谁知还在途中,李甲便贪图钱财、背叛誓约,私下将十娘卖给富商,导致十娘投江自尽。妓女从良,自古以来,有好结局的不多。李甲的可恶之处在于,不但贪色,更加贪财,而且他背叛的时间也太快了些,故列为第七。

第八,三国时人刘备。这位刘安心目中的大英雄,与他的先祖刘邦一样,每到危急时候,总是抛下老婆不管,只顾自己逃命。而且,他的那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千百年来,流毒甚广,不将他列入,不足以平女民愤。所以,在这里让他屈尊坐了末位交椅。

氓教案(6)

《诗经•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兴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

2.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今天,我们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发生在淇水边的古老的爱情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关于《诗经》(数字化《诗经》课件展示) ( 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三、朗读诗歌,概括故事情节

早自习的时候已经预习了课文,也结合注释疏通了字词,请同学朗读。( 音读、意读: 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1、 明确:女主人公以自叙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她的故事分为三个阶段,恋爱、婚变,最终清醒决绝。

2、提问:女主人公在三个阶段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

(一、二章)恋爱 —— 热情 幸福

(三、四、五章)婚变——沉痛 怨恨

(六章) 决绝——清醒 刚强

大家看看诗歌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主人公的感情?——怨(诗眼)

而每个阶段淇水似乎都是她故事的见证人。找出出现淇水的句子。思考这一意象的作用。

3、在把握感情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情读:把握情感,注意节奏和语调)

四、想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这首诗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一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结合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那富有情趣的画面。

读完后学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描绘你想象的画面,与同组的同学交流,汇报。

示例:五六章。这两章画面感很强,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脑海里构筑一下这两幅画面。一幅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画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图。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泪婆娑,嘴角抽动着,只因忍着不让泪掉落。修长而干瘦的双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心里想着:初为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怎样的辗转辛劳?为只为曾经对幸福的憧憬,为了维护自己划定的这个地牢——爱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劳,换来的却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伤,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亲如兄弟者,不责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却只讥笑自己。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啊! 第二幅——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淇水河畔,江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发丝有几许散乱。此刻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这里曾经是自己翘首盼望男子来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时无忧无虑地玩耍,男子发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猎猎江风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还傻傻地记着。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这样付出又有什么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长叹,转身翩然而去)

2、从大家的描叙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婚前: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勤劳、任劳任怨

3、再分析一下“氓”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诗句)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表面憨厚、急躁、任性、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手法归纳——对比手法

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进入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介绍赋比兴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铺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五、分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思考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提问: 女主人公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决绝,但是她的悲剧还是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她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习本文之后, 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可能学生会认为女主人公的悲剧固然跟男子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她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然不觉强得多,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拓展阅读:《致橡树》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在婚姻中女性是作为“人”的形象和男性站在一起,那就是要有人格的独立,有女性的尊严;它需女性自我内心空间的独立,“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自己的工作(事业)的独立,经济的独立,又有相当的学识修养,有理想有追求亦有毅力并兼备传统女性的温柔、体贴、勤劳、坚韧。

我的看法: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对对方的责任。

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世界上没有不变的感情,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感情。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实实在在、平平淡淡中生长起来的爱情。生活仅有勤劳和必备的物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情趣。时间在流动,那生活也是流动的,生活需要创新。

时刻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乐趣,摄取生活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在许多雷同的日子里发现生活的新意,那样我们才不会对生活厌倦,才不会对身边的人厌倦,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坟墓。正如太阳,每天清晨它都从东边升起,但每个日出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将课文改写成现代诗歌或者小说

氓教案(7)

诗经 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一般体例与手法。

2. 分析人物形象及悲剧产生的原因。

3. 感悟《氓》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2、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课型】探究课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爱情。说到恒久流传的爱情,我们可能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文化中,最富代表性的应当还是星空中的鹊桥,它源自承诺与坚守,讲究细水长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今天让我们走近遥远的卫国,去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才子佳人,他们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再普通不过的一对青年男女。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 氓》。

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初步感知

1.学生齐读,把握全诗节奏(二、二节拍)。

2.教师范读,初步体悟感情。

三、掀起你的盖头来——整体把握

1. 问:本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明确:以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一段从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自己决定一刀两断的全过程。

2.《诗经》中的本篇选自卫风,而《诗经》的风雅颂都属于乐歌,请同学们试着用一首歌的歌名来分别概括本诗的六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3.问:这个爱情故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后——决绝

四、莫为浮云遮望眼——文本探究

疏通文意,请学生圈点并提出文中经过思考后仍不明白的句子,可以是内容或手法方面的问题。

1. 【重点点拨】

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解读。

当女主人公静思回忆这段婚姻和恋爱时,在归家途中看到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想到了吃桑葚的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进而想到了女子沉溺于爱情的情况,实际上桑叶柔嫩时也代表了女子年轻貌美的时期。

朱熹将这句称为“比而兴”,比和兴是两种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使诗歌更有感染力。兴是借自然事物先起个头,然后以联想引出诗人要描写的对象和情感。有时候比兴连用,带着发端和比喻双重作用,表示寄托之意。比兴手法可以增添诗意。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通过桑叶枯黄来比喻婚后的不幸福,也可理解为女子的年长色衰,从而引出下文对婚后痛苦生活的描写。

这几句去掉并不影响文章大意的理解,那么意图何在?它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就像是我们写记叙文一样,中间也会插入一些抒情议论的语言来增强文采,不会显得枯燥无味。

2. 【探讨】 这段本应美好的婚姻最后为何会失败?

明确:主要责任在氓,他犯下了三个过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可总结为“移情别恋”、“蛮横粗暴”、“背信弃义”。

女主人公的遭遇令人同情,任劳任怨的品质值得敬佩,但在这段失败的婚姻中,她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现出她对婚姻的迫切渴望,“靡室劳矣”、“靡有朝矣”写出了她披星戴月,不顾一切的付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固然有洒脱,但亦过于武断。可总结为“轻许终身”、“过度纵容”和“冲动决绝”。

3.【拓展延伸】假如时光倒转数千年,你来到淇水边,听完女主人公的这段倾诉,你会对“她”说:……

小结:同学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说得非常好,老师还想补充几句,教材将《氓》安排为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我想,绝不是为了让同学们看到到婚姻的现实与残酷,从而对爱情失去信心,虽然如马茂元先生所言,女主人公是“往事不堪回首,前程更复可畏”,但毕竟她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处境,迈出了勇敢的一步。而从这则故事中,我想我们也更能明白关于爱情的真谛,从而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去学会用真诚和智慧挑选自己的伴侣,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五、牛刀小试显身手——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诗经 氓

移情别恋 轻许终身

氓 蛮横粗暴 “我” 过度纵容

背信弃义 冲动决绝

专一真诚 智慧理性

氓教案(8)

《氓》教案

  
  示标:
  、了解《诗经》
  2、赏析《氓》
  一、导入:
  请一生背诵《沁园春•雪》
  北月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风,望长城内外,唯条茫茫,大江上下,顿头滔滔,心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思考:“稍逊风骚”何意?
  “风骚”何意?为什么特别点“风骚”?
  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风的源头
  二、了解《诗经》
  学习《诗经》三首,是305篇的零头,但通过三首,了解《诗经》的大概
  1、理解并背诵注释①
  2、补充《诗经》六义,一般以首句的第一个词为标题,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三、赏析《卫风•氓》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
  明确:爱情诗,叙事词,第一人称
  2、我们现在是21世纪的中学生,能理解距今2600年前的爱情?挑战。背诵诗歌,思考:
  (1)词歌中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
  (2)歌写“氓和我”如何恋爱?如何结婚?
  (3)概括婚恋双方的举动,反映什么情感或性格。
  明确:恋爱:自由恋爱,私定婚期;
  结婚:举行仪式,嫁给情郎
  氓:骗—怒—娶“我”:送—劝—望—泪
  占有对方痴情幸福
  喜怒无常纯真热情
  3、3-5章没有一字提及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婚后“氓”的变心,我的痛苦。
  思考:①“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印证第一章哪些词句?
  “桑之落奚,其黄而陨”,年老我衰,没有当初美貌,导致第三、四、五者插足。
  ②“我”有没有过错?
  真情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
  ③“氓”有没有责任心?
  不能富足,遮风挡雨
  ④“我”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笑贫,亲人娘家人都笑话我!
  ⑤“我”的痛苦生活得出什么教训?擦亮双眼,决不能让“氓”这样的男子“骗、花”到手。
  4、阅读最后一章
  思考:①我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何处可以看出?反映她性格另一面?
  散伙:决绝,清醒、刚烈
  ②“我”与丈夫离异后会不会有幸福生活?
  悲剧一生,“女子耽矣,不可说矣”
  小结:该诗叙写了爱情悲剧,也是“我”的人生悲剧,可以看作是“我的”追忆,也可以看作是散伙前哭诉和痛诉,诗中主人公“我”是值得同情。
  思考:“我”的形象相当感人,靠那些艺术手法?比兴、对比、描述。
  

  

氓教案8篇

http://m.bjjpsf.com/kejianjiaoan/43841/

分享

热门关注

世界地球日高中世界地球日高中教案范文(通用4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汇编3篇

高中教案

优秀主题班会高中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教案

六国论教案9篇

高中教案

离骚教案12篇

高中教案

口技的公开课教案16篇

高中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6篇

高中教案

陋室铭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背影优秀教案16篇

高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