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2篇

2021-08-09   来源:高中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2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备课人:李海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会质疑;进一步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会成长的真正意义;从父亲爱花、养花中有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体会朴实语言中蕴涵的真挚感情,感受爸爸伟岸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音乐《父亲》,请同学谈谈听了这首歌后的感触。

(重点体会父亲的伟大、父爱的深沉)

2、播放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提问:这段音乐,大家又有什么感受?(离别的无奈,悲怆)

教师介绍:这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现在,请大家介绍林海音和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教师补充:林海音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每一部分都做得气气派派,有声有色,别人梦寐以求的殊荣对她是家常便饭;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热情爽朗的“最理想的女主人”,著名诗人余光中是这样评价她的:文坛推崇,友情丰收,而且家庭幸福,亲情洋溢。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成功的女作家,她是怎样在童年的告别声中长大的、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家的童年。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衣襟 鸡毛掸子 徘徊 肿胀 栅栏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撩起 雇车 咻咻 哭号

3.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提炼: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明确:①从英子的角度: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对父亲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本环节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以完成,可以作如下提示)

①同学们找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

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

②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③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三、深入情节,理清思路

1.插叙手法

这篇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那么作者是怎么样由眼前的事写到对往事的回忆上去的?回忆部分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

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可见,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采用了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分析文章结构

请大家以“眼前的事”为标准,按时间把握文章结构: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

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3.照应(伏笔)

文章中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挈全文,请看课后习题一,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

(学生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大胆发言)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爸爸去世。

第二课时

1、研读赏析

(一)、分析人物形象

1.爸爸

①学生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3-34、39-53段,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及相关的事件,用“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的句式,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教师相机点拨。)

大爱无言

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

爸爸爱国情感强烈,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

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②述说自身感受:

用“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

2.英子

①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明确: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②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③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二)明确文章主题

1.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失去了依靠,作为长女要肩负起责任,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主题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文章通过对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和对爸爸的许多回忆,表现了爸爸(上一代人)对孩子(下一代人)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和深沉的爱,也说明了孩子只有经过严格的教育与大胆的“闯练”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三)表达技巧

林海音,六十年代就斐声台湾文坛,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下面我们通过品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其魅力。

(请同学们每人都找出一处文章精妙的地方。)

1.一语双关的文题(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二是毕业典礼(前、中、后)。“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3.别致生动的穿插

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4.首尾圆合的照应(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比如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②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③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④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可见,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5.质朴淡雅的语言(学生找出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6.自然的人物描写①“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动作描写,表现爸爸对“我”的疼爱和愧疚之情。“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毕业典礼结束后,“我” 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心理描写,是“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毕业典礼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也可能是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给“我”的一种预感使“我”这样。 2、体验与表达 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例:父爱是是一份严格的要求 ——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 A 殷切的希望 B温暖的关怀 C 热忱的鼓励

三、写作交流

小时侯我们总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着长大¡±,长大后我们又常感慨¡°要是永远长不大该多好¡±。就这样,在盼望中,在害怕中,我们走向成熟。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呢?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呢?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的呢?

请以“那一次,我长大了”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插叙的写作手法。

2. 通过感情朗读和语言品析具体研读课文,体会父爱,感悟成长。

3.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和语言品析,体会如山的父爱,感悟英子成长的心路历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我真正感觉自己长大了。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同学们知道影片中的小姑娘是谁么?——英子

这就是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所写的自己,《城南旧事》讲述了一个她怎样的童年呢?她在《城南旧事•序》中这样说: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许已物异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中,却日见清晰起来。

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时间磨失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的刻印在我的心中。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愉蔼而神圣吗?

今天就让我们去追寻作者告别童年的脚印,去品味作者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无奈吧!——出示课题《爸爸的花落了》(指导读好课题)

二、走进故事,了解插叙

小英子的毕业典礼那天都发生了哪些事呢?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边读边把有关的段落或句子画出来。

2.课文除了写了小英子毕业典礼那天的事外,还写了英子和爸爸的哪些事?3.简单介绍插叙。

三、走进父亲,感悟父爱

1.“在我写作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让我们走进英子的回忆,去体味父亲对英子的付出与希望吧!

(1)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抓住细节,品读父爱,读出感受。

(2)当然,在英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为她做的远不止这些,还有——(自由谈课文内容)

2.就在临终前,父亲也不忘对小英子一番语重心长的嘱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这是一番怎样的嘱托?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从爸爸的这番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殷切的希望、热忱的鼓励、严格的要求)

可我们的英子她懂么?——不懂,因为那时的她还是个——小孩子。

四、走进毕业典礼,感受离别

出示: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师:“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今天的毕业典礼,英子就要谁告别了?(自己小学的同学、老师),在这毕业典礼上,她还想到了谁?(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这些人——(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他们都去哪儿了?

补充资料,幻灯出示:

宋妈是照顾英子的奶妈。她的儿子因无人照看溺水身亡,女儿又被丈夫狠心地卖掉,英子深爱着的宋妈最终也被丈夫无情地带回了农村老家,永远地离开了她……

北京形势吃紧,兰姨娘和德先叔离开了北京去了天津和上海。

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很多熟悉的爱着英子的人都随着英子的长大,随着英子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最后一个离英子而去的,却是深爱着她的父亲。年幼的英子多想对爸爸说:爸爸,我还小,前面路还长,我还需要你护着我走……

五、走进英子,体悟成长

1.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城南旧事》后记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

从哪儿感受到英子是小小大人了?

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英子表现的怎样?

2.补充资料: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父亲的死,给我造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 林海音《我父》

再读,读出坚定,感受英子的长大!

3.写话练习:

现在的英子长大了,让我们走进英子的心里,写写英子此时最想说的话吧。

(爸爸)“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可不能迟到!”

(英子)

(爸爸)“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英子)

(爸爸)“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英子)

学生写后,全班交流。

4.师生配合朗读,进一步感受英子的成长。

(爸爸)“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可不能迟到!”

(英子)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校门的学生之一。

(爸爸)“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英子)闯过来了,爸爸,告诉你,今天的毕业典礼上,我没有怕!回家还在您的花池里种满了蒲公英。

(爸爸)“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英子)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爸爸)爸爸的花儿落了,你已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合)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出示:

也许,爸爸的花儿落了……

也许,爸爸的花儿一直不曾落下……

板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英子 小孩子

长 成 爸爸的关爱

小大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

《爸爸的花儿落了》 13

《爸爸的花儿落了》

横街中学   许鹏浩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入:(播放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送走的不仅仅是小学的毕业典礼,也不仅仅是家里的落花,其实还有美好的童年,难忘的父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主人公在经历那么多人生世事后,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的成长历程。

2、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每一部分都做得气气派派,有声有色,别人梦寐以求的殊荣对她是家常便饭;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热情爽朗的"最理想的女主人"著名诗人余光中是这样评价她的:文坛推崇,友情丰收,而且家庭幸福,亲情洋溢.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成功的女作家,她是怎样在童年的告别声中长大的.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家的童年。

二、感知内容

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

2、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①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提示:①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②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教师明确:文章以“毕业典礼”为线索。

三、合作探究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

(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觉父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研读赏析

1、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从文中找出英子成长的事情或句子)

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马》的教学设计

衢州市实验学校  陈沈芬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里,惯用人性化的笔触去描摹动物,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人格化的这一.写作手法,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设计理念

对于小品文,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所以,设计初读,学生就知道作者介绍的马的类型,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在品味散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各种马的性格,然后从中体会作者对各种马的思想感情。

应该说,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针对“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做什么马”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主要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教师播放马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

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课件展示课题)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文章写了哪几种马?

(此设计在于让学生能从初读中概括出马的类型,为下文分析奠定基础)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马的性格,有鲜明的印象感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一问题较之先前的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仔细的阅读就可以发现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

三、探究研讨

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     马,因为                                。”

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论,对合理的价值观可进行肯定,对有消极思想的应即使加以疏导纠正。教师的评论可参考:

“难道你没看到,大战前,几乎每位战士都会情不自禁的对他的战马喃喃自语,诉说些肝胆相照的话,战马那时的姿态是那么的高贵;当战斗结束,若战士荣归,战马生还,战士总会对战马表示一番友好”

“在某些人身上,不也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吗?你看那手上的老茧,腱上的死肉疙瘩等等”

……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价值观,既围绕文本生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有所用。)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但事实上,你们并不能去做马,所以,只能说你们愿意做像      马一样的人,其实这就是将马当作人来讲述,而我们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五、作业布置

请你选择周围事物为对象,以“假如我是          ”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板书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投影——中国古代神话]。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投影——片1:盘古开天    片2:夸父追日   片3:钻木取火  片4: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 片 5:课题《女娲造人》   ]

二、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1、              教师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里面有什么……一本古书——《太平御览》。翻开看看,卷七十八有《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译文?有!我们一起朗读译文。再看下面有什么?“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作者  袁珂”

2、              学生快速阅读,尽快给作者回应

3、              教师小结: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袁珂的神话作品,因为它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袁珂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我们看他有什么反应。(单击)“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       ——作者  袁珂”  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先复述给在座的老师们听听,好不好?

三、复述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1、看图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做好复述的准备(可以轻轻地说出来)。

2、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

3、学生评议。

4、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听听。

四、进一步探究课文的魅力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1)    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2)    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默读+圈划写—轻声朗读与练说)

2、学生阅读、思考、圈划、归纳,做书间笔记

3、小组交流与争论(机动)

4、全班交流与讨论(包括精彩语句的朗读、体味)

5、教师小结:

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合情又合理的想象[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五、想象力训练

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1、四人小组讨论,1号主持,选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3、学生互相简评

六、拓展延伸(机动)

1、教师导入

总评想象力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聪明人的重要标志。同学们很聪明。当然,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看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远古时代人们凭神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是无法对人类的起源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的,你能说说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吗?

2、学生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或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机动处理:看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

七、布置课外作业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4)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1

一、导引 :

1.播放音乐《送别》。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城南旧事》的结尾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2.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不久返台,因不甘日本统治,举家迁北京 ,大学毕业后任记者,1948年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主编,从事文学创作。出版著作18本,散文集《窗》《两地》等,散文小说集《冬青树》,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烛心》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作品多充满淡淡哀愁和浓浓相思。

二、检查字词。

鸡毛掸子 咻咻 玉簪花 骊歌 挪窝儿 肿胀 叮嘱 恐惧 花圃 耻笑

(林海音的童年在北京度过,红墙绿瓦,四合院内,盛开的夹竹桃,组成了一副充满着恬静素雅的水墨画。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领略它的魅力。)

三、 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文章的结构:

1.梳理结构: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毕业典礼前,“我”衣襟上别着 ;

典礼即将开始,“我”想起 ;

典礼开始后,“我”又想起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里的 ;

典礼结束,“我”回家又看到 落了;

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 。

同学们看文章题目开头结尾内容,思考,它的线索是什么呢?

花在文中出现了几多次,第一部分,小英子衣襟上的夹竹桃,爸爸爱花养花的往事。文章的最后,垂落的花,每一次小英子的脑海出现花的时候,总是回忆起爸爸。爸爸是和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我们可以说花儿是文章的线索。那么是不是全文只有这一条线索呢?

大家看屏幕,出现的同一个词是毕业典礼,那么毕业典礼就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了。

线索:爸爸爱花(主线);毕业典礼

四、分析人物

1、这篇课文出现了不少人物,你认为最主要的是谁?

我和爸爸。

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用这样一个句式“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说,并说说理由。

严厉——赖床挨打,动作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语重心长的长者——10段,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慈眉善目的父亲—38段,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上

深解花语,爱花成痴,有些浪漫的爸爸—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是多么喜欢花;买好多菊花摆满院子;给石榴花和夹竹桃上麻渣;

表面严厉,对儿女亲人充满了深深的爱恋——让儿女们在磨练中成长,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记得吐血了。

严而有爱,教子有方

严厉 慈爱 管的很严又很关心(打我送夹袄) 非常关心孩子希望还在在以后的道路上自己能照顾自己,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让孩子邮钱) 十分爱花(每次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富有爱心的爸爸(病重但不告诉孩子) 在学习上对她非常严格,习惯上也是,生活上很关爱(不让乘车去上学) 让我养成习惯不让我乱花钱

如果父爱是一朵花,那么严厉与感性,温柔与理性,就是一朵朵的花瓣,多美的一朵花,他们在竞相开放着,散发着缕缕清香。

2、你能归纳出她的成长轨迹吗?
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你认为爸爸的花儿真的落了吗?没有,因为,爸爸虽然去世了,父爱永远在她的心灵流淌,英子在爸爸的教育下已经长大。

A(4)六年前爸爸鼓励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六年后”到了,英子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B(34)六年前想逃学挨了爸爸的打,后来,英子每天早晨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C.(34)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与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

D.59我心情紧张,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

E.71 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F.末尾。

父爱如山。父爱似火。爸爸去了,可父爱这朵灿烂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英子的成长离不开深深的父爱。

四、赏析情节

找出能体现父爱的内容。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或感受深)情节(段落),说出理由。

A、31、32写出爸爸冒雨为我送话夹袄,怕我淋雨,写出爸爸对我的关心。

齐读。希望带着感情来读。

你感觉到这段话你从那些地方可以体会出父爱?

他递给的 看我穿上 又拿出铜板。看我穿上,因为爸爸怕我到教室后不穿上,着凉。写出父爱。

冒着雨送话夹袄,感受到了父爱。

打开,拿出,递给,看着,拿出,父爱落实在行动上,却始终没说什么。真实此时无声胜有声,父爱如山。

B、 5段 ——16段 英子不知道爸爸病情,英子到医院看病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对话。因为英子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不去,但是爸爸知道自己的病情,甚至可能会死亡。却不告诉英子。

这里面,还有地方非常感人的。找出来。

12段;不想伤害英子,不想把自己的痛苦传染给英子。把脸转向墙那边,看那上面的指甲。他为什么转向墙那边?

不想让英子看到他的无奈,不想让英子看到他的伤心。他转头,他的眼里已经有泪水打转。父爱如山。

这么一个细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父爱,所以我门学语文应该充分的触摸语言,品味语言,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

你觉得这些对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先同桌之间一个当爸爸一个当英子,去读,开始。

爸爸:严肃,亲切,和蔼的语气。6段亲切和蔼 10段严肃。

低沉的语气。

遗憾,或者内疚的心里

英子的语气:恳求的语气。希望爸爸能够去学校参加毕业典礼。

两个同学读。

C、22—27段:动作 语言,鲜明地刻画了爸爸严厉的个性,对我要求严格,体现了父爱。

语气上,爸爸严厉,不容分辩的语气; 英子,哀求的语气。

同学们,你曾经被父母打过吗?打过的请举手。你记恨你的父母吗?你现在理解了他们吗?

其实,作为家长, 我也有过打孩子的经历。你可知道,我们是多么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父母打在你身上,疼的是自己的心,那是一颗炽热的爱心啊,同学们。老师很欣慰,你能理解父母,这说明你真的长大了。

D.38段:爸爸对花的悉心照料,折射出他对儿女的关心和爱护。

深解花语,懂得儿女心事,写出了细腻温柔的父爱。

听过刚才的赏析,我也深深的感到同学们情感的流淌和思绪的飞扬。深深的体会了深沉的父爱。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

五、播视频,做练习

播放视频片段。

这感人的一幕像雨丝一样浸润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潮湿起来。心底深处最柔软的一角被掀开了,同学们现在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情感要抒发。下面,我们就做一个练习。(有感情地说)

和父亲说说心里话

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

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父爱是……

这两个句子写得也不怎么好,相信同学们会说的更好。下面拿起你们的笔,开始仿句练习。

总结:如果说成长是一首诗,父爱就是一条河;这是一条严厉的河,在你犯错时挥起鸡毛掸子使你惊醒;这是一条温馨的河,在阴雨天为你送来花夹袄;这是一条激励的河,在你遇到困难时硬着头皮去闯练。这是一条希望的河,希望你快快长大,快快懂事。那么请让我们谨记,在生命中有一个人叫父亲,有一种爱叫父爱。下面,让我们在满文军深情的《懂你》中结束这一堂课。

六、播放歌曲《懂你》

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中结束这节课,谢谢同学们,谢谢评委老师。

七、布置作业

为爸爸做一件事,一件能让他开心的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5)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内阅读理解答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内阅读理解

1.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表现出“我”急切的心情,“我”急于回家见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也有一种再也见不到爸爸的预感。

2.划出“我”进入家门之后见到的景物并说说它的作用。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的凋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更含蓄地说明爸爸的生命已经结束了,而“我”也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真正成熟、坚强起来了,将要担负起家庭的一部分重任。

4.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很大一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大了”。

5.“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一句中“好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假如去掉,与原意不符,这只是一种感觉和猜想,不是现实。1、从中你看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他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6.简单归纳一下“爸爸”对我成长的影响。

“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

“我”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

7.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8.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9.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10.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1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1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13.理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

题目一语双关,表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实际上指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拟题很有艺术,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14.“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最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5.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不许我乘车上学;②不许“我”逃学、打“我”。

16.概括选文内容。

回忆自己因赖床不起爱爸爸的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17.选文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他表面严厉中双有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18.迟到事件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是什么使“我”的变化这么大?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你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是什么?

父爱。 略。

19.课文题目取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丰富含义?

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文章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老师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心里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

21.为什么“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

因为早晨赖床挨爸爸打了,所以现在还心有余悸,见到低价自然感到害怕。

22.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

动作描写,表达了爸爸在严厉的父爱中饱含绵绵的父爱情意。

23.“我”因为睡懒觉,赖在床上不去读书,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订下。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特地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都是对子女的关爱,“凶”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女儿,希望她从小养成好习惯,“好”是怕女儿冷,怕女儿饿坏身子。

24.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爸爸表面严厉,内心却充满爱;鼓励孩子要坚强,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很重感情,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的人。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从爸爸那里,我也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做一个正直的、爱国的人。

“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的说……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25.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长大了”的内涵,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达。

长大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承担义务与责任;长大了,是不是就表明你不再有更多的修正下任性;长大了,是不是就得提醒自己冷静与沉着。

26.语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英子此时矛盾与不舍的情怀?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27.英子为何要这么多次的重复家人要她做大人的叮嘱?

因为英子的父亲已去世,暗示英子要帮助妈妈承担起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

28.爸爸教英子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闯练。(培养英子自强自立,让英子早日成熟起来。)

29.本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从记叙的顺序看,它属于插叙 ,简要分析它在此的作用。

呼应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写出了大人们对“我”的期望,尤其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同时也暗示了人微言轻家里的老大,在爸爸去世后,“我”必须像个大人一样挑起重担。

30.文中提到有哪些人要“我”做大人?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细节?

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地里的那个年轻人、爸爸。

别人要我做大人,是希望“我”要关心弟弟,关心妈妈,是有希望“我”早日走出家门,这与爸爸教育“我”要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是一致的,也更加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承上启下。

32.“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臬的心理。

害怕长大,对小学生活的无限留恋。

33.“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我当时对日本人的仇恨之情。

34.“爸爸也不拿我当大人。”这句话中的“也”照应了上文的哪些内容?

照应前文宋妈、兰姨娘、蹲在草里的人都说过“我”长大了。

35.“蒲公英”在文中具有特殊作用,你能试着说说吗?

烘托了英子的喜悦之情。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6.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爸爸的去世,字里行间充满了酸楚 。

37.“我”进入家门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之花的凋谢。

38.“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体现我是一个小大人,我已经长大了。

3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爸爸的花落了”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更含蓄地说明爸爸的生命已经结束了,而“我”也在经历了这件事后真正成熟,坚强起来了。将要肩负起家庭的一部分。

40.选文中末尾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心理描写。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写我毕业回家得知爸爸去世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42.见到小石榴落下来,“我很生气”,“我”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石榴树是爸爸的爱物,“我”看见几粒没长成的小石榴落在盆底,便以为是弟弟妹妹们不懂事摘的,因此很生气。

43.“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理玻璃里。”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表达的作用。

44.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介文中处处有伏笔,请在选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

①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②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落的,很不像样。

45.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两句赞美父爱的话。

父爱是高山,我们才有了山一般坚强的骨骼。父爱是大河,我们才有了河一般奔腾的热血。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6)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考官)上午好:

我是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首先是说教材

1、《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或记录作者的成长足迹,或展示他人的成长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节选自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选入课文的这部分,以夹竹桃花为主线(暗线),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副线(明线),双线穿插,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并从回忆中展示了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2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1课时。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2.教学目标

根据这些分析以及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我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a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正确度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理解标题的含义,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

b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意图,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通过体会作者的情感,启迪学生去感悟影响自己成长的父爱,感受至爱亲情,真正理解长大的含义。

3、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赏析爸爸的性格特点,从中感受至爱亲情,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4、教学难点

因为初中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有限,文章主要采用插叙、伏笔手法讲述事件,并且现实与回忆相互交错,理清文章脉络为教学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接下来是说教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想采用“情境体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上。“体验感受、探究思考、对话交流、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接下来我想谈谈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父亲的爱。

4、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吗? 为什么?——不错!同学们都喜欢长大,这样就可以自己去谱写自己精彩的生命之歌,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笔下的英子,同大家一样也喜欢长大,但是她又害怕长大,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的成长历程。)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掸dǎn 簪 zān骊 lí 歌 花圃 pǔ 栅zhà 肿胀zhàng 叮嘱 dīng zhǔ )。(利用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纠正错漏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接下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圈画出关键词句:

1、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和爸爸之间的哪些故事?

a去医院探病b六年前迟到挨打c爸爸爱花d闯练汇款e满院落花

(根据“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赏析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出童年时英子和爸爸之间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回忆与现实相互交错的特点,让学生的理解依托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又使原有的语文知识得以巩固。)

2、小组讨论文中的故事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插叙)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的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飘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的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眼前事        往事的回忆      

毕业典礼前    病床叮嘱、赖床挨打    

毕业典礼时    闯练做事、爸爸爱花

毕业典礼后    爸爸去世、花落了

3、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的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伏笔)

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年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起爸爸妈妈,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象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至。

此环节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明确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

环节3研读赏析

1、结合文章中的各个故事,小组讨论 “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给“我”送夹袄)。他时时盼望着自己女儿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艰难的事,只要去做就能闯过去。——(鼓励“我”闯练汇款)。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急得吐血。)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分析爸爸的性格特征。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具体分析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1、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2、很重感情3、特别爱花。人物形象性格在故事情节中得到发展,同时人物形象性格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爸爸对英子的爱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这种爱有什么特点?

爸爸爱小英子,从文中可以体会到爸爸对“我”有殷切的希望、严格的要求、温暖的关怀、热忱的鼓励。这就是一种无声、无私而又博大的爱,它叫父爱。

(重点抓住爸爸的三句话,引导学生联系叙述的三件事来分析,总结出父爱的成分。)(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2)“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张大了”(3)“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助你妈妈。你最大”

这三句话充分体现父亲教育女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勇敢担起家庭重任,而每一次的“磨练”,都给女儿提供一些战胜困难的经验,也多一分生活的经验,让女儿真正成熟起来。

五、情境体验和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大家一起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然后对父亲说些心里有却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

六、说教学效果: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白父母不会永远在我们身边,只有教会我们生存,才是真正的爱。父爱是深沉的,这使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严厉后的慈爱,漠视了那沉默时的关怀,但是细细品味,又是那样真切!父爱又是伟大的,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坚强,当我们品出了这真切伟大的父爱,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读得懂父亲。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7)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案背景: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借“爸爸的花儿落了”来喻指爸爸的去世。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绪信笔写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通过对几件事的叙述,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学习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送别》,询问学生听完后有什么感觉?

歌曲用音乐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离愁别绪,离别的惆怅和失去亲人的悲伤,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失意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而课文使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而已。只要学生领会到这层感情基调,就进行课文赏析了。

二、感知内容

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

2.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

⑴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⑵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提示:

①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②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三、合作探究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一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

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觉父爱。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研读赏析

1.我认为这是一个 怎样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从文中找出英子成长的事情或句子)

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英子具体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3.找出你最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或者是:“我还有能理解的是……”

三、体验反思

1.请学生当场仿写,并交流。

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

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父爱是……

2.说说自己和父亲(或其他亲人)之间的故事。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要求: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注意语言的感染力。表现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

3.最后在《懂你》中结束课堂教学。

四、布置作业

与父亲交流,写一篇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板书设计 爸 爸 的 花 儿 落 了

林海音

 

父 爱 如 山

热忱鼓励

严格 要求

细 心 关 爱

教学反思:

综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抓住了情感这个突破口,通过反复的读和教师精当的点拨去引导学生完成与文本的积极对话,通过学生讨论和联系现实深化这一情感,用情牵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文章。教学设计上注意步步为营、逐层深入、由易而难。引导学生以欣赏和感悟的眼光去解读文本,发现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和标题美,充分感知文章美的因素。通过阅读探究反思去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8)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粗字的读音:

  肿胀(zhong zhang)   叮嘱(zhu)   骊歌(li)    徘徊(pai huai)  抽屉(ti)

  2.解释下面的生词:

  (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全文朗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2.导语。

  在毕业典礼上,“我”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的笑声,也有感伤的泪水;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请阅读课文。

  三、正课

  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

  (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4)从韩主任的讲话,我们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    

  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质疑:“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

  讨论并归纳:

  (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2)六年前有一天下大雨,“我”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打。并坚持要“我”去上学。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3)爸爸不拿“我”当孩子,让“我”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寄钱给正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我”也闯练成功;

  (4)当“我”从老高那里得到爸爸病逝的消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3.质疑:“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上很严厉,严格要求“我”打“我”,逼“我”上学,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他亲自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爸爸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四、小结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写出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对自己的鼓励和教育,塑造了爸爸严厉而不失爱心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再次阅读全文后,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的插叙手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两个语段以及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的问题。

  三、正课

  1.朗读从“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2.质疑: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愁的是已经这么晚了,到学校去准又是迟到被罚站;怕的是罚站在门边时同学们的眼光使我害羞。

  3.质疑:爸爸是个商人,家里也很有钱,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娇生惯养。

  4.质疑:爸爸见我不起床为什么打我?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严格要求。

  5.质疑:爸爸既然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对我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6.质疑: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讨论并归纳: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门的学生之一,而且成为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7.朗读从“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质疑: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讨论并归纳:这是亲人间的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9.质疑:文中类似这样的伏笔还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2)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3)当我进了家门,看到旁边的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都在暗示爸爸的去世,以花喻人,人去花落。

  10.质疑: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讨论并归纳:这是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如爸爸说过:“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让我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汇款。爸爸说:“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爸爸叮嘱我“闯练,闯练”。所以我能意识“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1.讨论:研讨与练习三。

  12.质疑:文章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13.质疑:文章多次写花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的天性,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回应前文,暗示花落人亡。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充满人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14.质疑:有的专家认为文章除了爸爸爱花这条线索还有一条线索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文章从毕业典礼前写起,写到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然后回忆爸爸多年来对我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毕业典礼中又疏密有致地叙述爸爸叫我到银行汇款的事,让我去闯练。毕业典礼后,英子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对我长期教育的结果。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交映生辉。

  四、小结

  本文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为线索,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9)

《爸爸的花儿落了》习题

一、给加粗字注音。

挪窝(    )     掸子(    ) 栅栏(    )    

玉簪(    )           骊歌(    )                抽屉(    )

二、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B.“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老高说,“这儿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C.旁边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枝,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D.到最里面的柜台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内容。

这篇文章采用了插叙手法,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________;爸爸嘱咐她不要迟到的一番话,引出________;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又忆起________;同学们唱起骊歌,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________。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四、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我”回家看到什么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训练。

各人的父亲爱子女的方式不同。你父亲如何表示对你的爱的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来表述。

参考答案

一、nuó  dǎn zhà zān  lí tì  二、B

三、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的情形  爸爸爱花的情形  爸爸要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

四、1.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了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我”妈妈从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2.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五、略。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0)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教学目标 :

1、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3、从父亲爱花、养花中渗透环保意识。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2、爸爸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1、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四)听课文录音,整体理解课文。

(五)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六)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

 (七)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中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的事?

2、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来的?

 (八)插叙的作用。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九)本文插叙的是那几件事?

 (1)父亲在病床上叮嘱“我”勇闯难关。 (2)我赖床不上学被父亲打。 (3)父亲爱花养花。 (4) 父亲让我到银行汇款。

(十)通读全文,想想标题的特定含义。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十一)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 ——A 花 (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B 毕业典礼

(十二)布置作业: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           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1)

第二部分(32——53)

第三部分(54——68)

 二、           整体把握:

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⑴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⑵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3)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4)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四、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   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五、重点阅读第一部分中的(12——31)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几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   ——写爸爸逼“我”去上学的情景以及这件事对“我”成长的影响。   (2)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六、从这几段文字看,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1)不许“我”乘车上学。   (2)不许“我”逃学。   (3)打“我”。

 七、文章说:“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要“我”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八、“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动作描写。——表现爸爸对“我”的疼爱和愧疚之情。九、文章说:“只记得……学生之一”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突出爸爸的责罚对我的深远影响,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二、            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   (1)“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句话中“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指对成长的畏惧、茫然,对童年的留恋。对童年即将逝去的失落感。

 (2)爸爸要“我”单独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爸爸那几句话可以概括他的目的?
   ——想锻炼我的胆识,让我早日成熟起来。

   ——“闯练,闯练,英子”

 三、阅读第三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   (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反复。   ——心理描写。情感性手工艺品。不少人把自制的手机挂坠作为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不仅特别,还很有心思。每逢情人节、母亲节等节假日,顾客特别多。   ——一是“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毕业典礼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二来也可能是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给“我”的一种预感使“我”这样。 (2)“我”回家后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写这些情景有何用意?▪情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年月日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枝头落下来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这些景象的作用在于暗示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4)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培养动手能力□学一门手艺□打发时间□兴趣爱好□   ——“我”回家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枝头落下来的未成熟的青石榴,得知爸爸的死讯时,虽然很悲伤,但想到爸爸对“我”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培养动手能力□ 学一门手艺□ 打发时间□ 兴趣爱好□(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虽然调查显示我们的创意计划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各种如“漂亮女生”和“碧芝”等连锁饰品店在不久的将来将对我们的创意小屋会产生很大的威胁。    (6)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的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标题:大学生究竟难在哪?创业要迈五道坎年月日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五、体验与表达:(一)DIY手工艺品的“多样化” 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   A 殷切的希望 (二)对❽碧芝❾自制饰品店的分析    B 严格的要求    C 温暖的关怀    D 热忱的鼓励 六、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们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一)创业机会分析七、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的文章。

4、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是否会经常去光顾?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字数500字以上。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1)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学习目标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重点难点

1.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

2.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 叮嘱(zhu) 骊歌(li)廊堆(yan) 徘徊(pai huai) 抽屉(ti)

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2)叮嘱:再三嘱咐。(3)恐惧:惧怕,害怕。(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共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写的是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2.导语。(填空练习)

在毕业典礼上,“我”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的笑声,也有感伤的泪水;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请阅读课文。

三、正课

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

(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4)从韩主任的讲话,我们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 t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质疑:“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

讨论并归纳:

(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2)六年前有一天下大雨,“我”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打。并坚持要“我”去上学。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3)爸爸不拿“我”当孩子,让“我”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寄钱给正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我”也闯练成功;

(4)当“我”从老高那里得到爸爸病逝的消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3.质疑:“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上很严厉,严格要求“我”打“我”,逼“我”上学,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他亲自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爸爸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四、小结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写出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对自己的鼓励和教育,塑造了爸爸严厉而不失爱心形象。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一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肿胀叮嘱骊歌花圃廊檐

(二)运用下面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叮嘱 示意 害怕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再次阅读全文后,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的插叙手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两个语段以及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的问题。

三、正课

1.朗读从“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2.质疑: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愁的是已经这么晚了,到学校去准又是迟到被罚站;怕的是罚站在门边时同学们的眼光使我害羞。

3.质疑:爸爸是个商人,家里也很有钱,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娇生惯养。

4.质疑:爸爸见我不起床为什么打我?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严格要求。

5.质疑:爸爸既然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对我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6.质疑: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讨论并归纳: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门的学生之一,而且成为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7.朗读从“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质疑: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讨论并归纳:这是亲人间的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9.质疑:文中类似这样的伏笔还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2)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3)当我进了家门,看到旁边的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都在暗示爸爸的去世,以花喻人,人去花落。

10.质疑: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讨论并归纳:这是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如爸爸说过:“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让我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汇款。爸爸说:“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爸爸叮嘱我“闯练,闯练”。所以我能意识“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1.讨论:研讨与练习三。

12.质疑:文章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13.质疑:文章多次写花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的天性,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回应前文,暗示花落人亡。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充满人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14.质疑:有的专家认为文章除了爸爸爱花这条线索还有一条线索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文章从毕业典礼前写起,写到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然后回忆爸爸多年来对我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毕业典礼中又疏密有致地叙述爸爸叫我到银行汇款的事,让我去闯练。毕业典礼后,英子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对我长期教育的结果。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交映生辉。

四、小结

本文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为线索,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

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练习。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攥着课本回来,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进屋,看见父亲正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一个字。

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地吸着。

父亲已经很久不再喝茶了。回家的时候,我特意称了一包茶叶。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他叹息着冲我摆手,还不住地重复着“瞎闹,这娃从城里耍坏了,不知道珍惜钱!”他把烟锅紧捏在手里,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

我吓坏了,连忙解释:“爸,这钱是您给我的,我没有舍得花,省了一点才……”

父亲忽然怔住了,嘴角抽动了好几下,眼睛呆滞地盯着我。好一会儿,才一把抓住我的手,那树皮一样粗糙的手不停地颤抖。一滴泪打在我的手上,哭了。

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高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他那黑瘦的身体,我的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

耕地了;也许他正挥舞着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1.文中什么情节表现“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

答:

2.“我”为父亲买了一包茶叶为什么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他失望的是什么,悲伤的又是什么呢?

答:

3.听了“我”的解释,父亲为什么哭了?

答:

4.文章通过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父亲是一个_________ 的人。

5.最后一段运用______ ____,表达了“我”对父亲________ __的思想感情。

教后心得:

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2)

8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4.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课时:

二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文导入:

A、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出示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B、有一位作者在一篇小说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这是一篇关于童年回忆,也是关于童年告别的文章,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出示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1、简介作者: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圈划课文注释①,本文出处——《城南旧事》。

关于《城南旧事》:这是作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她回忆童年时期在北京生活往事的5篇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关于主题曲《送别》:(李叔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大家可以唱一唱。)

3、提出突破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含义到底是什么?(任意讨论)

理解清楚课文后,请大家完整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我会读

(1)疏通字词:

衣襟 骊(lí)歌 花圃 徘徊 抽屉  咻(ū)咻 

哭号(háo)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叮嘱 

恐惧 玉簪(zān)花

(2)思考:

A、本文是什么文体?

——小说(自传体小说)。

B、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其中的中心人物是?

——“我”(英子)、爸爸;

——中心人物是:爸爸。

(二)、我会理。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你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吗?思考文章的线索。

本文有两条线索相互穿插成文,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线索内容。

一条:写眼前——“我”参加毕业典礼(告别童年);

一条:忆往事——爸爸对我的爱和影响(告别爸爸)。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本文条理,说明这两条线怎样互相穿插?

明确:(1)眼前:毕业典礼开始前,我坐在大礼堂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回忆:由妈妈说戴着夹竹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引出前一天去医院看爸爸的情景。

又由爸爸“明天可不能迟到”的嘱咐引出六年前的那一次迟到。

(2)眼前: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的石榴和夹竹桃……

回忆:由今年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引出爸爸为什么得病,又引出爸爸喜欢花。

(3)眼前:韩主任上台讲话,我们唱骊歌:长亭外,古道边……

回忆:由我们“长高了,长大了”引出: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让我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闯练闯练。

(4)眼前:拿着小学毕业文凭进了家门,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意识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按照你已经熟悉的内容,以及英子参加毕业典礼的前后过程,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明确:1、(§1—§30)毕业典礼前;

2、(§31—§52)毕业典礼中;

3、(§53—§66)毕业典礼后。

(三)、我能懂。 

文章的结尾,本文原来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你能读出哪几层含义?

三、深入研讨课文:

(一)阅读“毕业典礼前”。

1、这一部分哪几段是写眼前?哪几段是忆往事?从记叙的顺序说,忆往事部分属

于哪一种顺序?

明确:§1—2是写眼前;其余(§3—30)是忆往事;从记叙的顺序说,忆往

事部分属:插叙。

复习插叙的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满,从而深化作品的主题。

阅读P38知识框:学习如何自然插叙,融入文章内容。

明确: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

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

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通常有三种方式:

A、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部分。《爸爸的花儿落

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

B、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

C、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来引入插叙部分。例如《羚羊木雕》一文,就是用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上星期一次体育课”引出了下文的联想。

2、朗读§3—12,思考:

(1)§3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这是一种暗

示,想想暗示的是什么?

明确: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

(2)刚刚朗读的这一部分当中,爸爸有一句话也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甚至可以看作是爸爸的“遗嘱”,是哪句?

明确:§11“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 ——“没有爸爸”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有事不在身边的时候;

也指爸爸一旦去世之后,有暗示的作用。

这句话实际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实际是告诉她爸爸不在身边,要担起人生、家庭的责任,勇敢面对生活当中的困境,做一个真正的、独立的、长大的人。

(3)§4“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这个句子采用“动作+神态+语言”的形式,具体真切,“哑着嗓子”还呼应前文的什么内容?

明确:——“喉咙肿胀。”

爸爸为什么“笑笑说” ?这是一种高兴的、愉快的笑吗?请说一说这样

做的原因。类似于哪一篇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

明确:——绝不是高兴的、愉快的笑。

——这样做是由于爸爸担心,英子知道了自己病危的实情,会影响他毕业典礼时的表现,因此忍着自己的病痛,故意装出笑模样来安慰自己的女儿。

——类似于《背影》当中的父亲形象“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明确:——这是一个体贴关心孩子,慰藉鼓励孩子上进的慈父。

3、教师范读§13—§30,思考:

(1)英子想逃学,爸爸打她:§22“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 §23“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是不是说明爸爸脾气粗暴,不懂得爱自己的女儿?

明确:不,这其实是表现了爸爸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的责任心:不纵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养成按时上学,对自己学业负责的态度。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13—§30,哪儿体现爸爸严厉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关爱孩子的心?

明确:——§28“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

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3—§30,还有哪些地方同样也表现了爸爸的严厉?暗示了些什么?爸爸为什么要那样严厉,直接并更多的表现他的父爱不是更好吗?

明确:——§13“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

晚。”

——暗示家境富裕,但对孩子并不溺爱,严格要求;

——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作为父亲的威严在自己的错误面前是不可妥协的,另一方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是作为父亲的一份责任,严格要求是对孩子负责的体现。

(2)齐读§26—27,理解语言点: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为什么“鼻子抽搭了一下”?——原因①因为早上刚挨过父亲的打,正感到满腹的委屈;②因为没有像老师说的那样做而倍感自责和懊恼。),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瘦高的影子”、“害怕”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一次挨打,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成了当时“恐惧”的化身;反映“我”当时还未理解爸爸的做法,还未懂事;但正是这种另人“恐惧”的严厉,却规范了“我”以后的行为,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帮助“我”慢慢步向成熟,结构上为后文埋下了伏笔。)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3)§3—30哪句话表明英子理解了爸爸的用心,明白这是一种“严厉的爱”,并把理解变成了自己的行动?

明确:§12“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29“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

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朗读§30,说说作者安排这一段的作用何在?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跳舞。”

明确:这样写既具体又真切地反映了“早到学校”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乐趣和信心,暗示了父亲的教育对我发挥了很大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突出人物形象、升华主题的作用。

(二)阅读“毕业典礼中”。

1、运用“插叙”,要特别注意写好与正常叙述的“转折点”。课文标志着由第一部分的“插叙”回到“顺叙”的转折点是哪些内容?

明确:§30“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

§32“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说明:前半句承上,是对插叙内容的总结;后一句半启下,接着写毕业典礼,过渡极其自然,给人感觉没有痕迹。

那么,“这样的早晨”是指怎样的早晨?

明确:——是指“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的早晨,说明“我”已经将爸爸教给的习惯培养成自然的行为。

2、请学生个别朗读§32—53,思考:

(1)§32,妈妈今早的眼睛“红肿着”,暗示了什么?妈妈把眼睛都哭红肿了,为什么不向女儿诉说原因呢?妈妈的这一举动类似于哪一篇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

明确:暗示爸爸病危;

她不说,是怕耽误了女儿参加毕业典礼,耽误她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这是一种强忍着悲痛之下的深深关爱;

妈妈的这一举动类似于《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形象“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课文第二部分为什么插叙“爸爸喜欢花”的情况?请尽可能多的阐述原因。

明确:①呼应前文§1的戴花,突出“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②也为后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设伏,使作品浑然天成。

③通过陈家伯伯的话,暗示爸爸的女儿就是他的花儿。

④表明爸爸是一个热爱生活、喜爱孩子、乐观处事的人。

(3)§36,“长亭外,古道边”这首歌,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歌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歌者离别的悲伤,和深深的祝福之情。

(4)§35,韩主任说“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之后,§36作者写道:“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的原因是什么?英子又为什么怕“长大”呢?

明确:喜欢的原因:①将会没有长辈那些许许多多的管束,并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

②将会平等的参与成人世界的各种活动,而不会受到别人的限制。

害怕的原因:①“长大”之后,再不能像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要担当起许多“大人”的责任和义务。

②作为一个12岁的小孩子,英子对此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5)默读§38—53,爸爸让英子去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意图是什么?

明确:①是让她“闯练闯练”,尽快“长大”。

②这也是一种父亲对她的教育,反映父亲对她身心健康发展的关心和培养。

(6)§38,“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课文中“要我做大人”的都有谁?想一想,除了他们还有别人吗?这一切暗示了一些什么?

明确:韩老师、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爸爸;

其实还有: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整个社会都这样希望;

暗示“长大”是一件由不得自己决定的事情、是一件有时候没有准备也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是一件众望所归、社会要求完成的事情。

(三)阅读“毕业典礼后”。

(1)散读§54—68,“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

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英子为什么

要催着自己“快回家去”? 请尽可能多的阐述原因。

明确:①可能是回家让爸爸妈妈看自己“红丝带子系着的”小学毕业文凭;

②可能是向他们汇报毕业典礼上的“风光”;

③可能是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长大”;

④也可能意识到爸爸有什么不祥……

(2)但是英子回家时见到什么情景?(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回答。)

明确:§55,“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

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

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这情景预示着什么?

明确:——这些情景表面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好好照顾儿女、收拾花朵,实际暗示了一直照顾花儿的爸爸的辞世,借花朵的垂落表现人物内心潜意识的惋惜和悲伤。

对此英子是怎样应对的?(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回答。)

明确:——她意识到§6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因而她马上去医院,§65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英子意识到爸爸的辞世,没有

号啕大哭,却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为什么?

明确:——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应当像“大人”一样担当起责任和义务,所以……

课文有这样两句:“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

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

明确:——反衬手法:用弟弟妹妹的幼稚不懂事反衬自己在兄妹当中的长者形象,反映自己已经已经“长大”,需要担当起家庭责任,不再是小孩子了。

(3)齐读§66—68,“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表现了英子怎样的心理?

明确:暗示爸爸去世了,我已经长大懂事了,今后再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了,应担当起“大人”的责任和义务。

(四)归纳、复习:

(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

出这些伏笔。

明确:§11“我”去医院看望爸爸,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

§32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

§54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55回到家,见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2)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爸爸下面的话勾起了“我”对哪些事情的回忆?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明确: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明确: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

明确: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说明:英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她爸爸的教育,她的长大是艰难的,但也因为有她爸爸的鼓励、引导和帮助,她也是幸运的;这一系列的描写都反映了她爸爸对她的教育影响之大。

(3)看完全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她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是。“我”得知爸爸去世,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

的大人”,然后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英子在爸爸的教育中渐渐“长大”,你能归纳出她成长的足迹吗?

明确:①六年前爸爸鼓励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六年后”到了,英子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②六年前想逃学挨了爸爸的打,后来,英子每天早晨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其他的——能做许多事、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等,请同学们自己说。)

(5)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内容,说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戴在胸前的花儿是爸爸形象的象征;

§33:爸爸是多么喜欢花。……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花开得挺旺,是爸爸身体健康,对子女倍加关怀、鼓励的象征;

§55: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66: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花儿落了,是爸爸病危以及辞世的象征。

* 小结:花儿贯穿全文始终,是本文的线索事物;花儿预示者爸爸的命运,是爸爸形象的象征;同时也是爸爸所照顾、关爱着的“儿女们”的象征。

(6)回应突破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含义到底是什么?

明确:①爸爸的夹竹桃落了;

②爸爸离开人世;

③“我”作为爸爸的花儿,将结出硕果,真正长大成人,担起人生重任。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①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②关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③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④特别爱花,也热爱着生活,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四、拓展迁移:

1、“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五、总结全文:

主人公英子带着悲哀告别了童年,但此时的她已经长大了,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和挫折。而当我们告别童年时,你将会发现,终将有一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而‘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也会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关怀、一些爱,你也将会去独自面对很多挑战和挫折,而此时你们应当如何去做呢?(应当镇定、应当安静,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来)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复习有关语言点。

附板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爸爸                       “我”

爸爸逼“我”上学              严厉又慈爱               能遵守时间、不再迟到

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       关心、鼓励、重感情    能独立处理一些事情、

增长了勇气、学会了镇定

爱花(贯穿全文)→ 热爱生活

落(象征意义)→ 辞世 长大了、懂事了、独立了
                                                   

课文资料:

一、《城南旧事》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2篇

http://m.bjjpsf.com/kejianjiaoan/44067/

分享

热门关注

世界地球日高中世界地球日高中教案范文(通用4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汇编3篇

高中教案

优秀主题班会高中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教案

六国论教案9篇

高中教案

离骚教案12篇

高中教案

口技的公开课教案16篇

高中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6篇

高中教案

陋室铭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背影优秀教案16篇

高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