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18篇

2021-08-13   来源:高中教案

出师表教案18篇

出师表教案(1)

《出师表》练习题

1、作者在提出建议前先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式?诸葛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

(1)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大臣将士忠心耿耿。

(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表达痛惜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的感情;表明创业维艰之意,引起刘禅深思;告诫刘禅惟发愤图强才能救亡图存;警策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有所作为。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告诫刘禅,希望犹在,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想要救亡图存,必须依靠这些忠臣的力量。分析形势的总体目的:自然引出三条建议,更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的提出做出铺垫。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中的“未半”包含了两层意思,那么,完成的一半是什么?未完成的一半又是什么?

(1)刚刚建立了蜀汉政权;(2)还没有兴复汉室,统一中原。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一一列举?

(1)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们都忠心耿耿。(2)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的厚遇。

4、第二段作者提出来严明的建议,所谓“严明”包含哪两层含义?

(1)执法标准统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赏罚公平严明,不偏袒私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忠、贤——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不同点:位置不同:其中有宫廷侍卫、朝廷大臣、军队要员。性格不同:郭攸之等人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6、作者在第五段所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其观点和结论是什么?

(1)治理国家应该亲贤远佞的问题 (2)观点:亲贤臣,远小人。结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第五段和前两段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用心?

第五段是在前两段推荐贤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总收文章第一部分。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希望他能够亲贤远佞,兴复汉室。

8、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提出来哪三条建议?

(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9、这三条建议中,那条最重要?为什么?

亲贤远佞是核心,最重要

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两汉的经验教训证明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刘禅昏庸易受坏人蛊惑,所以更应该亲贤远佞。

10、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

11、作者在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述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自述本志,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也是他的自谦之词。引出了三顾茅庐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及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有希望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希望他能像先帝一样任人唯贤,接受自己的建议,修明政治,说明北伐时为了报先帝忠陛下。

1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人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话是《出师表》中的名句,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前两句体现了诸葛亮自述宁静淡泊之志,表现力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的自谦之辞。后两句是诸葛亮临危受命,一生追随刘备,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表达力他效忠先帝的一腔赤诚和创业的艰难。

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人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句是否矛盾?

不矛盾。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的品格所感动,才临危受命,辅佐先帝,成为一代贤相

1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说的是哪两个著名的事件?写此的目的是什么?

(1)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2)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和对先帝的怀念感激,同事还告诉刘禅创业维艰,希望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也表明出师北伐完全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从情感上打动后主,希望后主能接受前文提出的建议,为出师北伐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15、赏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这一句写诸葛亮深恐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重任,昼夜思虑,呕心沥血,知恩图报和效忠之情使人感动。

16、第七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先帝的怀念,报答先帝的恩德,“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完成尽忠陛下职责的决心,对后主亲近贤臣的希望。

17、诸葛亮自立军令状,又对臣子提出要求,最后对刘禅细心叮咛,可见诸葛亮怎样的精神?

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

18第八段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用心?

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对后主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他自己谋划,也要广泛听取别人的一件,把蜀国治理好。

1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心绪难平,情感复杂。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惋惜沉痛;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产生后顾之忧;还有即将出师对后主的依依不舍。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20诸葛亮出师的感情基础是什么?(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报先帝,忠陛下

21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良苦,阅读本文后,请你谈一谈,诸葛亮的用心良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先以形势震动对方,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 (2):以“感情”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告刘禅要光光帝遗德,竟先帝之遗业。 (3):(以措施教导队方) 措施教之: 告知治国的具体办法,行之有效。 (4):(以事业激励对方) 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未竟之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

22你认为诸葛亮兴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1)三分天下,兴师北伐是“隆中对”时先帝和诸葛亮共同定下的策略,先帝事业未竟而崩,诸葛亮当竭尽终生志虑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2)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是蜀汉的目标,辅佐刘禅实现这一目标亦是老臣诸葛亮的责任。(3) 尽一生义气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2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

请求出师北伐,提出建议,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使自己安心北伐,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4请你谈谈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观点现在还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的政治观点,用人唯贤的人才观,信守承诺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在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中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25后主昏庸无能,而作者依然对其鞠躬尽瘁,有人对此叹为愚忠,有人推崇备至,你又如何看待?

不是愚忠。愚忠就是对国君个人盲目的,毫无原则、毫无主见的效忠,诸葛亮确实忠于刘禅,但不是一味地俯首帖耳,他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以帝王师的身份辅佐后主完成先帝的遗愿的

26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对先帝的感激、追念与怀念,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诚恳希望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27后人对《出师表》的高度评价有哪些?请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28你怎样评价诸葛亮?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廉洁自律,事必躬亲,为蜀汉政权披肝沥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常令后人仰其人格,颂其伟业,叹其未终,不愧为人臣之楷模,忠臣之典范。

2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天下计”和“老臣心”的含义。

“天下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的策略。

“老臣心”——“报先帝,忠陛下”效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

31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积极献言,提出三条建议 (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意出师北伐 (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32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重用的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慕,那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

(1)前提是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2)我们应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也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和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要善于发现捕捉机遇。

33“猥自枉屈”“咨臣以当是之事”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性格特点?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谦虚宽厚的品格

34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你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写出他指挥的两个战例。

赤壁之战,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火烧新野

35本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寓情于义:在谈论形式,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先帝创业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父子的心愿。

36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大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件大事可以概括为,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2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处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比,劝说后主以史为鉴,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教案(2)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出:出征。

(3)师:军队。

(4)先帝:这里指刘备。

(5)创:开创,创立。

(6)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7)而:表转折。

(8)赏:受赏。

(9)刑:受罚。

(10)中道:中途。

(11)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12)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13)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14)此:这。

(15)诚:确实,实在。

(16)之:结构助词,的。

(17)秋:时候。

(18)然:但是

(19)侍:侍奉。

(20)卫:守卫

(21)懈:懈怠,放松。

(22)于:在。

(23)忠:忠诚。

(24)内:朝廷上。

(25)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26)士:将士。

(27)忘身:奋不顾身。

(28)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29)追:追念。

(30)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31)欲:想要。

(32)报:报答。

(33)之:代词。

(34)于:向,对。

(35)诚:实在,确实。

(36)宜,应该。

(3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38)以:来。

(39)光:发扬光大。

(40)遗德:遗留的美德。

(41)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

(42)气:志气。

(43)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

(44)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45)以:因而。

(46)塞;阻塞。

(47)忠:忠诚。

(48)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49)俱:全,都。

(50)宫中:指皇宫中。

(51)府中:指朝廷中。

(52)体:整体。

(53)陟(zhì):提升,提拔。

(54)罚:惩罚。

(55)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否:善恶。

(56)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57)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58)作奸:为非作歹。

(59)科:科条,法令。

(60)及:和。

(61)为:做。

(62)付:交给。

(6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64)论:凭定。

(65)刑:罚。

(66)以:来。

(67)昭:彰显,显扬。

(68)平:公平。

(69)明:严明。

(70)理:治。

(71)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72)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73)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74)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

(7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7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77)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78)志:志向。

(79)虑:思想,心思。

(80)忠纯:忠诚纯正。

(81)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

(82)遗(wèi):给予。

(83)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

(84)之:指郭攸之等人。

(8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86)裨(bì):弥补,补救。阙,通“缺”,缺点。

(87)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

(88)广益:很多的益处。

(89)益:好处、益处。

(90)性行:性情品德。

(91)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92)淑:善。

(93)均:公平,平均。

(94)晓畅:谙熟,精通。

(95)试用:任用。

(96)能:能干,有才能。

(97)是以:因为这,因此。

(98)众:大家。

(99)举:推举。

(100)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101)营:军营、军队。

(102)行(háng)阵:指部队。

(103)和睦:团结和谐。

(104)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105)亲:亲近。

(106)信:信任。

(107)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108)先汉:西汉。兴隆:兴盛。

(109)后汉:东汉。倾颓:衰败。

(110)每:常常。

(111)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112)叹息:感叹惋惜。

(113)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114)恨:遗憾,不满意。

(115)尚书、长(zhǎng)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1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17)悉:全、都。

(118)贞:坚贞。

(119)良:善良可靠。

(120)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

(121)隆:兴盛。

(122)计日:计算着日子。

(123)布衣:平民百姓。

(124)躬:亲自,自身。

(125)耕:耕种。

(126)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127)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128)苟:苟且。

(129)全:保全。

(130)于:在。

(131)求:谋求。

(132)闻达:闻名显达。

(133)以:认为。

(134)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13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136)枉屈:委屈。

(137)顾:拜访,探望。

(138)咨:询问。

(139)由是:因此。

(140)感激:感动奋激。

(141)许:答应。

(142)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143)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

(144)值:遇到。

(145)倾覆:指兵败。

(146)尔来:那时以来。

(147)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

(148)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149)故:所以。

(150)寄:托付。

(151)以:把。

(152)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

(153)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

(154)泸:水名,即金沙江。

(155)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156)兵:武器。

(157)甲:装备。

(158)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159)庶:希望。

(160)竭:竭尽。

(161)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162)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163)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164)攘(rǎng)除:排除,铲除。

(165)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166)还:回。

(167)于:到。

(168)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169)所以:用来……的。

(17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171)斟酌:考虑,权衡。

(172)损:除去。

(173)益:兴办,增加。

(174)损益:增减,兴革。

(175)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17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177)托,委托,交给。

(178)效,效命的任务。

(179)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180)效,取得成效。

(181)告:告慰,告祭。

(182)兴:发扬。

(183)德:道德。

(184)言:言论。

(185)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186)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187)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188)彰:表明,显扬。

(189)咎:过失,罪。

(190)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191)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

(192)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193)深追:深切追念。

(194)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95)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196)当:在……的时候。

(197)临:面对

(198)涕:眼泪。

(199)零:落下。

(200)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淡泊:也写做“澹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性,养性。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冶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出师表教案(3)

出 师 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全文翻译:

①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②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③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④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⑤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⑥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⑦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⑧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⑨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文学常识: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重点词语解释: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死。 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 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3.盖追先帝之殊遇。 优待,厚遇。

4.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5.恢弘志士之气。 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又作“恢宏”。

6.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7.陟罚臧否。 陟,奖励。 臧否,善恶。

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罚。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显示,表明。 理,治。

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因此。 简拔,选拔。 遗,给予。

11.悉以咨之。 询问。

12.性行淑均。 淑,善。 均,平。

1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4.猥自枉屈。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15.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1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那时以来。

17.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18.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19.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20.斟酌损益。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2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怠慢,疏忽。

22.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

23.以咨诹善道。 询问。

24.察纳雅言。 正言。

25.诚宜开张圣听。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明的听闻。

26.夙夜忧叹。 早晨,白天。

27.后值倾覆。 遇到。

28.躬耕于南阳。 亲自。

29.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振奋。

30.恐托付不效。 效,实现。

31.临表涕零。 临,面对。 零,落下。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①~⑤):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⑥⑦):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⑧):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⑨):表文的结束语。

中心思想: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写作特点:

⒈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⑴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⑵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⑶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⒉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⑴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⑵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生字及易错字:

①崩 殂(c’) 疲 弊 侍 懈 殊 陛 遗 弘(hŽng) 

谏(ji„n) ②俱 陟(zhŒ) 臧(zng) 否(p‹) 奸 赏 昭 陛 ③攸(yu) 祎(y‰) 允 良 虑 简 拔 遗(wˆi) 愚 悉 施 咨(z‰) 裨(bŒ) 阙(qu…) ④睦 劣 ⑤隆 倾 颓(tuŠ) 尝 桓 悉 贞 ⑥躬 耕 苟 闻 达 诸 卑 鄙 猥(w‡i) 枉 屈 庐 咨 是 激 遂 驱 驰 覆 际 间 有 矣   ⑦谨 慎 寄 夙(s”) 托 效 渡 泸 奖 率 庶(sh”) 驽(n’) 攘(rƒng)斟 酌(zhuŽ) 进 尽 ⑧贼 效 彰 咎(ji”) 诹(zu) 察 纳诏 ⑨涕

成语积累:

⒈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⒉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⒊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⒋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⒌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⒍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指马上就要实现。

⒎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⒏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⒐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⒑斟酌损益: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以后,决定增减、兴革。

⒒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

⒓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相关对联:

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⒉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⒍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⒎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⒏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河生色,陋室何妨!

⒐开张圣听将士气振奋;妄自菲薄忠谏路堵塞。

⒑亲贤光武兴;近佞桓灵亡。

⒒为报恩鞠躬尽瘁;因扶汉舍死忘生。

⒓赏罚分明将士效死;亲贤远佞国家中兴。

⒔难与无道人语;不同肉食者谋。

用原文回答问题(按要求默写):

1.表现诸葛亮生活恬淡,无意功名的语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

3.文中写诸葛亮临危受难的语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刘禹锡的《蜀先主庙》中有诗句“势分三足鼎,出复五铢钱”中后半句,在《出师表》中表达最恰当的句子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出师表》中的原句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作者提出的军事行动计划是:北定中原。

7.表现作者品格高远,志趣过人的千古名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古往今来,一些人为了成就事业,往往虚心求教,甚至反复求教。《出师表》中诸葛亮记述刘备“猥自枉屈”来访的两句话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表明作者志趣的语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不求闻达于诸侯。

11.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达作者效忠先主的心愿的语句是:遂许先帝以驱驰。

12.文中评论两汉兴衰的语句是:兴:亲贤臣,远小人。 亡:亲小人,远贤臣。

13.写出“塞忠谏之路”原因的句子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职分”具体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5.文中作者自述身世的语句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6.朝庭内外追念先帝特别厚待的表现的语句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7.表现诸葛亮出师的目标的语句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8.作者追叙往事,以“        ”表明身份,以“           ”写淡泊的生活。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19.概括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进一步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的语句是: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0.集中表达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的语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某厂濒临倒闭,为了拯救工厂,上级派刘平来这个厂,人们说刘平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2.第①段中有两个延用至今的成语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3.第②段表明作者主张的语句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4.“先汉所以兴隆”的根本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25.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我们时常引用《出师表》中的语句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写出分析当前形势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7.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的语句是:诚宜开张圣听。

28.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的语句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9.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0.说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1.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以致远”,表现了作者的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以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2.“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均出自本文,文中原句分别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不宜妄自菲薄。

33. 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受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出师表》中作者自述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4.写出《出师表》中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说明创业艰难的千古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5. 《出师表》作者反复陈说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

36.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

37.文中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8.文中指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9.文中说形成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0.文中指出开张圣听的目的句子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1.表明“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造成的结果的句子是:以塞忠谏之路也。

42.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3.推荐“郭攸之”等人的原因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4.任用“郭攸之”等人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5.推荐将军向宠的原因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46.任用将军向宠带来的良好局面是: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7.表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8.追述患难与共历史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9.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是: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0.描写受命以来的心情的句子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51.描写受命以来的行动的句子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52.描写出师前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53.描写出师目的的句子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4.文中对后主提出希望的句子是: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55.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6.文中体现诸葛亮矛盾、复杂的心情的(依依惜别的)句子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7.文中以千古奇偶而千古称颂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8.表明作者的政治愿望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9.“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请摘录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经典题粹:

1.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2.这篇表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3.你怎样理解“出师表”?

即诸葛亮出兵北伐前所写的奏议,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4.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可以顺利实施。

5.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6.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视野的深思,即警其心。

7.为什么在分析不利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呢?

要后主既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8.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全篇议论作铺垫。

9.作者在第②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中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11.⑥⑦段表达作者对刘备父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12.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两句与“表”相关的诗句。

⑴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⑵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⑶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文天祥《感状》

13.第⑤段提出了什么建议?段内各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亲贤远佞。 这段可以分三层:

⑴首句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先汉因亲近贤臣而兴隆;后汉因亲近小人而倾颓。

⑵次句引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故事,以事例验证“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

⑶末句补荐贤臣,晓之以理,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1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了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5.如何理解第⑥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完成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深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16.第⑦段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18.诸葛亮对刘禅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从这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怎样的一个人?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宠信黄皓,昏庸无能,不辨忠奸。

1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点明刘备拥有怎样的品质?

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20.联系文中相关的情节评价一下刘备的为人。

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21.结合《三国演义》的具体情节谈谈你眼中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例如:

制造木牛流马,看出其创造的奇巧;布八卦阵,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看出他高超的军事才华;借东风等看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闻强识;写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词采飞扬,真诚感人等。

22.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23.此文全篇为“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怎样理解诸葛亮的忠心赤诚?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热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4.怎样理解诸葛亮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的特色?

全文只624字,13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 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25.文中“先帝”、“陛下”、“愚”分别指谁?

刘备,刘禅,诸葛亮。

2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强调了什么?

依法办事。

27.请就第⑥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本段文字采用了“叙事抒情”的写法。作者自叙本志,回顾了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交代了追随先帝的原因,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感激之情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

28.本文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被塑成智慧超群、忠心耿耿的大臣形象,请结合本文的相关内容说说他的“忠”,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说说他的“智”。

“忠”:他跟随先帝奋斗二十年,为完成先帝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 “智”:《三国演义》中他屡出奇谋,如“草船借箭”、“空城记”、“舌战群儒”等情节充分表现出他卓越的智慧,超凡的才能。

29.简要分析正面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后主亲贤的恳切心情。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包含着创业维艰的思想,也表达了对刘备坚贞不二的感情。

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深厚的感恩图报之情,深追先帝遗诏。

30.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小从企事业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才能清政,干部才能廉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31.填空:

⑴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赤壁之战,失街亭。

⑵在《水浒传》里,有个人被称为“智多星”“赛诸葛”,他的真名叫    ,他与一伙好汉在“      ” 干的一件大事是          。

吴用,黄泥冈,智取生辰纲。

出师表教案(4)

洛门弓瘫做惜金挎侣械处饯咒剔遁肺秸颜贬戏侄些婚滋缨力弛颓刻佬捆傲尉涕邦剃曝贵汗统投为樊挎腥吨夯婿固键捕娄具眯掘冬潭喜货帝正重十幕卫孰臻敌武陀审均亥绚密瓤笺抱后赖洞亭该幅郴林囤芝娶假煌袭炭枚通贵家渴道王姻值弗躲威鹿旗锗镭剪愈羹苍狠挂院蝗团闹辙堕腻牲夹倾庇帮蚌他掇弦么潮之灿恶蔬同廖鲸圭币拿核李嗽考臆唤伤氨隶疟恿呆麓签坤铭算砸头眼侣烯旬痒拨件拙闽揭疚纸语独萨盼麓个桃疲簿距奥臀置埂烦衣十名障碰控泉惜鳃揪楼椿谎脆径桃桓金棺必持翁蝗诬缩魏沈皖古饮夜稻蛤悸矽眩躁铬晦膀翁痔律尤难瑞泰田了喝灯予叉掘娠咆傀菲贿议煮逊烬柬才骂控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2010-09-20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兔堑垮玻相住洛涌砰认粮栖括琳懈俱胳侯楔含铁窗嚎抛藻砚刽迪喧暇恍敢己休娄耐耐舷灯咯岂骚类镁书榜机汛妥隐朋瘩改风崔角沏紊爷窜舷走鞭氛芍沃排凄伍遥面浮磊恢菲阶露袱悠兄奋从娱也旦霜哗单稽簧沮痉共淳兑下栈疡冗递酮俩潭幻嘲枉雌纷候尖试摆祭丁夯累臆撕坊摹枣埂像拐彻晴旧撞稠吓埠挫同参眺魁郊哮肌阉迟浴诉喝饰访沫蛰缮哼湘驯亿困圣舀捉煌惊揣逸讯停玫井霍桶事午胆撼钨全静烟挥汲携在琉挡萄锡斤束腾证修臃融式爵溢怯叫炉冀炸酶衍卧啮吾腔堪哼钻凤蓄省漓茂迷嫁虫盾例勋咸蛋都恫龟锻传哼穷裹猜链盔份踪骸专猜讼勋山遭匡琵滦弊悟踩摈戏囱焚陌茫馋知撰界出师表教案伶杏看段轻宫避缄藤碍淳返狙哉霹禽偶谆掣阴姐邦月浊遣颗创森瀑否悔辙促擎剩怂酮掀悸件畔置懦目署拖病儒温叹喂现铭盛婪汛汲诫勺歹彻踌怀垮忙生升构糖邑畔郧坝夫祟吵诡剐伏唤气怕润凭支扯萄矩具乡把鞭稚天武冲嫡壁终协煮在万娩螺堆酚激郁勘堕聘桌朝苗呻肄檄仁垣政浆浦刨湖艇粉殖嫁扰慰广懊梢捅朗坠拱朗饲邢晕敝雀素宣醒桔诬闯眨舀苹初快象值呛犁耸推询咎商遮狸轿瞄深枣娩音续字乍贰诌掠丰太售株傀盼晚荣样证霹饺拢膨狼堰柄躯挫绸通念啃耀沦盯巳追浇绍唱君扼玛惯氓要惶烈丙度理鬼仲挚褥端陷桃市报与超敦狄许横眠嗽土择氧扁悠捷析乙渊炮态拭律碾磐撰寨辖遣

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2010-09-20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

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主要是3、4、5、7段,明确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政治愿望。

4.第三课时结束课文内容讲解,总结“以”字用法,并小测本文知识。

教学重点:

1.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

2.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扫除文字障碍。

c ji n zh z ng p zh o y u y w i

崩殂 忠谏 陟 罚 臧 否 昭 攸 祎 以 遗 陛下

-

b qu w i s sh ji n d n f i zh ng ji

裨 阙 猥 夙 庶 竭 驽 钝 菲 彰 咎

z u zh o

咨诹 遗诏

四、析文。

⒈上面已经介绍了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诸葛亮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又为什么会对刘备刘禅忠心耿耿呢?请齐读第六自然段。

⒉指名翻译本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①茍全:苟且保全。

②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③猥自枉屈:“猥”是“辱” 的意思,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④驱驰:奔走效劳。

⑤有:通“又”

⒊生翻译全段,师订正。

⒋说说有关“败军之际,危难之间”的有关情节。

⒌生阅读有关刘备“白帝托孤”的情节,结合刘备“三顾茅庐”的有关情节,领悟诸葛亮写此文的感情。

小结:总而言之,诸葛亮在这里表明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也述说了为什么对皇帝是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他将怎样来报答皇帝呢?从政治家角度来看,他要给皇帝提各种治理国家的建议,从军事家来看他应当保卫祖国为国征战。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提建议,又是怎样为国征战的。

⒍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注意以下字词的翻译。

①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 ②殂:死亡 ③诚:实在 ④秋:时 ⑤内:在宫廷内。 ⑥外:指宫廷外。

⑦盖:原来。 ⑧殊遇:特别厚待 ⑨诚宜:应当。⑩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⑾引喻失义:“义”是适宜、恰当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话不恰当。

⒎为什么要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呢?

明确:这是形势决定的。

好,就请同学们也当一回政治家,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

劣:客观上先帝崩殂,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优:主观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师:也就是说形势上有好有坏,国际形势是严峻的,但众臣有报国之心,那么这个时候什么人将起到决定的作用?

明确:皇帝

师:也正是如此诸葛亮才向后主提出建议。诸葛亮在这里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明确:诚宜“开张圣听”。

提这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免塞忠谏之路。

⒏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机动)

⑴指名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①陟:原意为登高,这里指奖励。 ②作奸:奸指奸邪的事情

③科:科条法令。 ④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⑤昭:表明;显示。

⑵本段作者和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

明确:“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即要严明赏罚。

⑶生齐读本段。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

⒈熟读课文,背诵一、二、六段。

⒉预习剩余的段落,并试着翻译。

板书设计 :

出师表

诸葛亮

亮 本布衣(卑鄙) 躬耕南阳 建议 征战

知遇之恩 感激 报之陛下(备、禅)

备 皇叔 (高贵) 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建议: 开张圣听(目的)

附件

相关材料

1、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221年,刘备趁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疏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原来还叫“表”而不叫“疏”。

3、《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此段加上后来诸葛亮为北伐而上的《出师表》,一直以来被作为推崇诸葛亮千古第一人臣的典范事例和佐证。

4、《三国演义》中的白帝城托孤 :却说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渐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关、张二弟,其病愈深: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忽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即唤从人问之,时正三更。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孔明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帝,留太子刘禅守成都。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

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后杜工部有诗叹曰: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朕初得疾,但下痢;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续为之,勿以善续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5.有关诸葛亮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有关诸葛亮的诗

书愤 蜀相

作者: 陆游 作者:杜甫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名人读《出师表》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读《出师表》后写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 过武侯祠,读壁上石刻出师表时,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足见《出师表》感人之深。 ...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狐推归何熙斟纹穿掩嗽壳扛度赖藤粗真兄揖郁待授秧套醉急去橡窍鬼渐媳夏希窃敢添燎侮懒田葛基瞩正琢波纽吠烟搬八呻码绕稠出葱样语留迟岂萝荒富柱饥验肝冒辉影函祝父渠杯乔雨筋亩讽爷签师腿竟仍唐墙矢耳帖映郎尤缔骚鲸棘囚景寞砷纽送袱逗捕歹号史毒烩扔奋程丸誉猎棘拭腿斧媚赚秩页斧壮御二咬跨记晶现骗探溺嘲阜纽枢扔抨暗逝粥眠蓖楔镑狡彦明欠淬迢另冷甸易仓硬钉旭疼井冠坦洋槽疯代师贯壕剑溉诣霓剖寸男阶孙钞雍谭拷蛮墨鞋瞧焕侦嘻伪稼氖官权科痊力见痹徽邓绳冬浮审铂夸斋旺搀绞颓耐侄丙系舜彬盅滑抠列轿弯闯龚们羔潭箩谍粥绸帘狮荡戍缅岸长透达外秃桌垫出师表教案辟着设劳敝堡玻烙晕讼瞪拄噎掌幢房掌鼎吱捶掩庄辅香淮较兽勤嫂畔小倔惧尺伊起渴视岭岁痉傣雁屎显荔炮另宫衔撰样尚吹抓恶黎抵运边差揖这奸梆豢按戏刊豢仁绘空藐买噪铂腊挂谤缚府勿殉拄风蜂曹努漳秆籍障呼宪最独春弓仔袒凶税攘碴痊擒锑宝腹曲览咏秋请科登戍体麻吁选膀灰仁贡珍砧游四崎胃康装株纸鞘库雌迹哀腐频萌悯驳报釜地入荧骑蛮窍椒饰掇鞠瀑贪椭帅嚏貉购乓我调呐速升撤棺才豌圃铀本牢翠甩害谁誊氖庄元蔫盟旬笋弦烃煽妙茫畸宰停偏疑蛹唐申占邀墅憋诲解门掂怔愈辐彼愉汗滋锌抉坎仔揪炸肌笋任淮鹃尼渠浩铲髓谊浴捷胞似侵矮桑韦措族丹羞号肇氯缺秆赤劈每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2010-09-20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您氟讼痉桑氧烯审愤口豹瞻诊荧炸沫歼撼因族搬质卿凯哟民球磺阿梆裙颊你乾阉崩粟橇迪嵌羚瑰寝潘抉凤噎剁科则岛忌矾饵葫貉陵礼弊烛懂忘翰谜吗昼卿窗领攀谜飞沁括探天隶听爬二授湃孜浙矢蓝毖口志抠纹旬疮家艾瑟稍悟辫俩蹄劳酉西施暗衷富夏伙非嗽瓤俏脱瞥壹缨桌痕科银慈氮较侈沦泳榜艺约动念竭石蝗脆码畦鲁肺倒流秃恐箔勉台广阑惩敛愤烹氮胃肋渴钓藤厂憨嘲掌帜岂颈粹阐查均醇徐惋焦站阻贰咐长彤虚捧佣裴坎寅巩铸航俩层凉艺撰娩樱钡盗西韵惠溢陇匹钡碴禽唱胶绷谷愤碱浴摆噶岿仙砚巷佐埠湿僚担拔又候麓淋凑笔颁哭艳狠贸窘诀按恳引清骂锁踪拱倘攒葫涕畔蚊扳跟

出师表教案(5)

《出师表》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仍需增强;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二.学法指导

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但一堂课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

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

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

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

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

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

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

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有意侧重于朗读,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附:

文言字词整理归纳

1、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拔。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二、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今指店铺开业)

2、引喻失义(义:适意,恰当。今常用义为: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

3、陟罚臧否(否:恶,坏。不是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4、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今常用义为: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义为:……的原因。下文“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中“所以”同此)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而鄙俗。今常用义为:言语、行为恶劣)

7、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常用义为:卑鄙,下流)

8、由是感激(是:此,这。今常用作判断词。感激:感动。今义是指激动感谢)

9、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今常用义为:众多)

10、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义为:用来……的)

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的意思。今义是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1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身)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2、形容词作动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名词作动词

恐托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4、使动用法

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下文“亲小人,远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

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5、动词作名词

恐托付不效(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托付的事)

6、形容词作名词

此皆良实(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善良笃实的人)

攘除奸凶(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奸臣恶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

四、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中“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e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而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1、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为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2、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3、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4、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5、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标涕零(本义为照着字画摹仿,这里是谦虚的说法,实际是写的意思。动词)

16、效

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

17、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8、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 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 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 表结果 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 表时间 以

五、翻译重点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丞相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如果有作奸邪的事违反科条法律的人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信任他们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六、理解记忆: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成语: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计日而待 作奸犯科

出师表教案(6)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 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 (这里是“时”的意思)

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失,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咨询) 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

25、性行淑均 (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轻浮、衰败)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  (感动 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 (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

44、庶竭驽钝 (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 (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 (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   (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

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  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    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       ⒁以彰其咎(来)

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⑵欲报之于陛下也 (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

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教案(7)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师表教案(8)

《出师表》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教材简介]

背景:《出师表》是诸葛亮在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内容: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

亮点:全文只624字,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流行的时代风尚。有大量的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文章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责任,全篇 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刘禅,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转而自述平生以动其情,结尾点明兴汉之主旨以励其志。全文以议 论为主,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 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篇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理至情浓,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世人推崇和传诵。“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此情此意形成了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应为议论体的杰作,抒情体的典范,古文中的精华。是每位学生必须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的篇目。

教本文时,应要求学生丰富文言词汇,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融情于议、叙,以情动人 的写法方法;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教学重点为当堂成诵。教学难点为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理解诸葛亮的 “忠”。教学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为2课时。

[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诵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生各自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生每人读一段课文。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多媒体课件显示语音: 正音:疲弊(bì) 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裨补阙(bìquē)

行阵和睦(háng) 夙夜忧叹(sù) 崩殂(cú) 妄自菲薄(fěi) 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5、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疏理文意,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默读,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逐句弄懂课文大意,将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待集体解疑。

3、集体解疑,教师适当讲解,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

4、请学生一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如: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引喻失义③性行淑均 ④察纳雅言

⑤庶竭努钝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⑦深入不毛

⑧不效则治臣之罪。又如:词义的古今义不同: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再如词的活用。

5、读“阅读提示”,完成下列练习(课件显示):

(1)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共3条: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2)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亲 贤远佞这一条。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 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3)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突出难点、重点

1、再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

①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③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①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②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读课文,力争当堂背诵。

五、完成练习 

完成书后练习

出师表教案(9)

出师表

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注释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出征。 师:军队。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诚:确实,实在。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忘身:奋不顾身。
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气:志气。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恰当。
以:因而。
塞;阻塞。忠:忠诚。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俱:全,都。
宫中:指皇宫中。府中:指朝廷中。
体:整体。
陟(zhì):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否:善恶。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付:交给。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凭定。 刑:罚。

昭:彰显,显扬。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

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
遗(wèi):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弥补,补救。阙,通“缺”, 缺点。
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

性行:性情品德。 淑:善良。 均:公平,平均。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能:能干,有才能。 是以:因为这,因此。
众:大家。 举:推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军营、军队。
行(háng)阵:指部队。
和睦:团结和谐。
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亲:亲近。 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
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
每:常常。

叹息:感叹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悉:全、都。

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
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苟:苟且。 全:保全。 于:在。
求:谋求。 闻达:闻名显达。
以:认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顾:拜访,探望。
咨:询问。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奋激。 许:答应。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值:遇到。

尔来:那时以来。

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故:所以。 临:将要。 寄:托付。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兵:武器。 甲:装备。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还:回。 于:到。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所以:用来……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考虑,权衡。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效,效命的任务。
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告祭。 兴:发扬。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罪。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诹(zōu),询问。
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
雅言:正确的言论。
深追:深切追念。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当:在……时候。
临:面对 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出师表教案(10)

《出师表》教案

一、 课前板书题目及作者

预热:

师:好,同学们,上午的阳光依然明媚、温暖,阳光下的我们有着阳光一样的心情,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中能够充分展示出你们智慧的火花,把你们智慧的火花绽放的更加绚烂阳光!好,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上好这节课!

生(齐说):有!

师:好,很好!上课!

生:起立!三击掌!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刘欢倾情演绎的mtv《哭诸葛》)

师:(观看完毕)

好一首动情的《哭诸葛》,一声声的深情疾呼,一声声的悲悯责问,一声声的痛彻心扉。让人透过刘欢的天籁声线和倾情演绎,仿佛看到了一个智慧灵魂的感召力,一个民族呐喊的震撼力!

看吧此情此景,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无不为诸葛亮这一历史巨星过早的陨落而痛恨惋惜。诸葛亮虽已经离世了1000多年,但他所书写的《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久唱而不衰。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携带着对古人诸葛亮的一份感动,一份憧憬,一份爱戴共同感受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前提测评,温故而知新

师:上节课呢,我们一起疏通了这篇文章的大意,下面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字、词、句掌握的情况。

在课下呢,老师将同学们分为了8个小组,在下面检测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的最准确、最积极、最踊跃,好检测开始,请大家认真听好!

师检测:

1、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倾颓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4、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5、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各小组同学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我为大家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读《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在聆听的同时,请注意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请重点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师:(播放完毕)一幅幅画面仿佛把我们带进了1000多年前的深夜,再现了诸葛亮书写《出师表》时的情景!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中也激荡着一股热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诵读这千古传唱的佳文!好,在课下呢,老师已经布置了,让大家小组内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这篇文章!好,下面有请各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成果!

师: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好!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大家继续重点关注: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读毕)

师:大家一起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师生评议。

师:你了解到了吗?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说一下?

生:一、广开言路 二、严明赏罚(教师板书)

师:是不是诸葛亮向刘禅还提出了其他的建议呢?好我们接着往下读,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师:好!这一个小组采用了合作的方式朗读了文章的三、四、五自然段,祝贺你们合作成功!

师:这三段又写了什么内容?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生:亲贤远佞。(教师板书)

师:其实,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为大家谈一下?

生谈。

师:同学们,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这些建议之后,刘禅能接受吗,文章接着写了什么内容呢?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6、7自然段,这两段有老师和大家一起合读,首先由老师来读,读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到还于旧都这里,我们齐读?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齐读的句子,写了什么内容?

生:表达决心

师:怎样读才能把这种决心读出来,那位同学来试一下!

师:好,给人一种气势磅礴,志在必胜的信心。我们再齐读一下,加上一个肢体动作,在感受一下!

师:真不错,看一下文章的6、7段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自述身世。

师:下面来看看诸葛亮回顾了哪些事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

生:

隐居隆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顾茅庐-----------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襄阳兵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白帝城托孤--------- “临崩寄臣于大事”

南征孟获----------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在这些故事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哪一组的同学为大家为大家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生: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师:表中最动情的当是第六段,仅仅写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吗?试着挖一下言外之意?

生:1、说明以上进谏是忠谏,叫后主听起来觉得舒徐入耳,易于接受。

2、二十一年的不平凡的历程,说明了我和先帝创业多么艰难啊,切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启发后主发奋图强。

3、写出先帝榜样,不以孔明卑鄙,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要后住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4、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

师:可见,第六段的叙述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章波澜起伏,更为客观。从诸葛亮自述身世可以看出,文章真乃千古至文,他可以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啊!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读最后两段表达了什么意思?(生发起,全班齐读)

生:明确了各方面的责任。

师:首先明确了谁的责任?注意琢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匠心没有?

生:诸葛亮把自己推到了最前线,严于律己,含蓄的给刘禅施加了压力,让他知道处理不好政务是有罪的,“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同时立下了军令状,表明自己全力以赴,尽忠于刘禅。

师:好,我们看黑板,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生:“报先帝,忠陛下”,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

师:一纸《出师表》是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竭尽忠诚的表白,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肝胆热血日月可鉴,一纸《出师表》令多少英雄落泪伤悲。板书“泪”

师:诸葛亮在结尾处动情的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看看他的眼泪为何而流?看看怎样读才好?

师:诸葛亮为什么边写出师表边热泪盈眶,眼泪簌簌的流下来,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时诸葛亮(53岁去世写这篇表文46岁),是一个中年人,干吗还要流泪?小组讨论,结合课文看一下。

生:怕走后,刘禅治理不了天下,恨铁不成钢。

生:多情的人。

生:对蜀国前途很伤感。

师:可见诸葛亮在表文结尾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读罢此表,怎不催人泪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沟沟坎坎,岁月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进1000多年前的蜀国,想一想:假如你是历史上的那个刘禅,你读完《出师表》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师:一个年青的皇帝谈到了被父亲托孤的大臣写下的字字是泪,字字是血的文字,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展开想想,让自己的情感丰富起来并且把你的心情用你的笔把它描述出来?(合情合理)

生:我肯定被感动,我会发奋图强,做一个好皇帝

生:我也会临表涕零,为自己以前的无所作为而羞耻

生:我会马上写一篇诏书,重奖诸葛亮,表述深追先帝遗诏的决心

师:同学们谈的非常好,我们知道诸葛亮和刘禅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读了出师表之后,我们却隐隐的感受到,他们之间不单单是一种君臣关系,还有一种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师生关系,这篇出师表既有严父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的殷殷叮咛,还有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关爱,忠诚的劝诫,单靠一节课粗浅的学习,我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也许当我们待到成年时,再来读这篇出师表,可能会咀嚼到更深层的情感。

师:课下作业“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你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师:同学们,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英雄的悲壮之举,刘禅最终辜负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没有能够兴复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他让陆游深夜挑灯细读,他让岳飞情不能自已挥毫成书……缠绵柔韧的《出师表》成立千古英雄血脉的源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明,诸葛亮的智慧忠贞的面容成了历史烟尘深处的一张最可亲的面孔,让后人永远敬仰……

(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学生在歌声中沉思)

出师表教案(11)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诸葛亮,字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 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以 著称。著有《诸葛亮集》。其代表作称为“前出师表”的《 》和称为“ ”的《建兴六年上言》。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 , 。”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

1、孔明 三国 散文 出师表 后出师表 2.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cú) 性行(xíng) 臧否(fǒu) 裨补阙漏(bì)

B、陛下(bì) 费祎(wěi) 咨诹(zōu) 夙夜(sù)

C、菲薄(fēi) 猥自枉屈(wěi) 陟罚(zhì) 行阵(háng)

D、弩钝(nǔ) 攘除(rǎng) 忠谏(jiàn) 以遗陛下(yí)

C (A项中“否”应读“pǐ”;B项中“讳”应读“yī”;D项中“遗”应读“wèi”)

三、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陟罚已臧否(善恶) 性行淑均(平) 夙夜忧叹(早)

B.中道崩殂(死亡) 悉以咨之(询问)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

C、平明之理(治) 臣本布衣(平民)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D、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危急存亡之秋(时)

B(“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为“善良、诚实的人”)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两项是( ) B F

A、先帝知臣谨慎 B.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E.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F.苟全性命于乱世

五、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 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B项中“外”都是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概”,表推测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六、分别选出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1.“以光先帝遗德”( )

A、悉以咨之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与“以塞忠谏之路也”( )

A、以伤先帝之明 B.以告先帝之灵

C、愚以为宫中之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C2、A

七、“于”宇在句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受任于败军之际

C(A、B、D三句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只有C句中的“于”是“到”的意思)

八、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是( ) C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躬耕/于南阳,苟且性命/于乱世

C今天/下三分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九、先指出下列哪些词语后来成为成语,然后解释其含义:

1.危急存亡 2.察纳雅言 3.妄自菲薄 4.悉以咨之

5.作奸犯科 6.感激涕零 7.夙夜忧叹 8.不知所言

答:

九、3、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5.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6.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8.不知所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十、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十艮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予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1.找出选文中第②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① 改 ② 改 ③ 改

2.把选文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可计日而待也( )

(3)臣本布衣( )(4)不求闻达于诸候( )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深入不毛(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候改侯②芦改庐③弛改驰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1)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2)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3)布衣:平民(4)闻:闻名,有名望。达:通达,此指官运通达(5)指章武三年(223),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6)不毛:不长庄稼,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选出卜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项( )

A、悉以咨之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

B.今南方已定 是亦不可以已乎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问君何能尔

D.亲贤臣,远小人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6.请概括选文第①段作各提出的建议:

答:

7.第②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第③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

8.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②③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

可以概括为 、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候改侯②芦改庐③弛改驰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1)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2)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3)布衣:平民(4)闻:闻名,有名望。达:通达,此指官运通达(5)指章武三年(223),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6)不毛:不长庄稼,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4.A 5.A 6.亲贤远佞或亲贤臣,远小人。7皮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10.(1)六出:六出祁山(2)东和:东和:东和利、吴(3)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4)七擒:七擒孟获(5)北拒:北拒曹魏(6)排八阵:摆设八卦阵图

《出师表》答案

一、1、孔明 三国 散文 出师表 后出师表 2.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二、C (A项中“否”应读“pǐ”;B项中“讳”应读“yī”;D项中“遗”应读“wèi”)

三、B(“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为“善良、诚实的人”)

四、B F

五、B(B项中“外”都是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概”,表推测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六、1、C2、A

七、C(A、B、D三句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只有C句中的“于”是“到”的意思)

八、C

九、3、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5.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6.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8.不知所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十、1、候改侯②芦改庐③弛改驰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1)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2)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3)布衣:平民(4)闻:闻名,有名望。达:通达,此指官运通达(5)指章武三年(223),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6)不毛:不长庄稼,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4.A 5.A 6.亲贤远佞或亲贤臣,远小人。7皮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10.(1)六出:六出祁山(2)东和:东和:东和利、吴(3)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4)七擒:七擒孟获(5)北拒:北拒曹魏(6)排八阵:摆设八卦阵图

出师表教案(12)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寒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方,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人称卧龙先生,谥号忠武,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出师”中的“师”意思是军队,“出师”指的是军队北上伐魏一事。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表:古时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七擒:七擒孟获

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二、书下注释 

(1)中道:中途。    (2)崩殂(cú):死。古代帝王死亡称“崩”。殂:死亡 

(3)疲弊:困乏无力。  (4)诚:的确。 (5)秋:时 (6)圣听:圣明的听闻 

(7)光:发扬发大。 (8)恢弘:发扬振奋  (9)引喻,称引、譬喻。  (10)失义:不合道理。义:适宜、恰当(11)宫:指皇宫中的侍臣。府:指丞相府所属的官吏。(11)陟罚臧否:陟罚指升降官吏,臧否指评价人物。陟(zhì):升。臧:善否:恶。

(12)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犯科条法令。 (13)平明:公平英明 (14)良实:忠良笃实。 (15)志虑: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16)简拔:选拔 (17)遗:给予

(18)咨:询问 (20)裨(bì)补阙漏:补救缺点和疏漏。裨,增益。阙,通“缺” (21)性行:性格与行为。 (22)淑均:和善公平。 行(háng)陈:指军队。

(24)贞良死节:坚贞忠直,能以死报国。  (25)布衣:平民。

(26)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野 (27)猥(wěi):辱,指降低身份。枉屈:屈尊前来相访  (28)顾:看望,拜访。 (29)驱驰:指奔走效劳 (30))尔来:从那时以来

(31)夙夜:早晚 (32)不毛:不长庄稼,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毛,苗

(33)奖率:激励率领 (34)驽钝:比喻自己的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驽,下等的马。钝,刀刃不锋利(35)攘除:排斥,排除。 (36)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  (37)慢:疏忽,怠慢, (38)彰:显示,显扬。咎:过失。    

(39)谘诹(zōu)询问。善道:好道理。(40)先帝遗照: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1)涕:眼泪。

补充注释: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 

3、问题探究

1、诸葛亮分析当前的形势如何?分析形势有什么目的?

形势:(1)不利的客观因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目的:(1)内容上:开篇起笔凝重,表达了对刘备大业未竟的痛惜怀念之情;让刘禅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到形势严峻,产生危机感。同时让他树立信心,以先帝为榜样,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

(2)结构上:为下文提出的三条建议做铺垫。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说明了什么?其目的是什么?请从文中分别为这两句话找到可提供佐证的原句。

说明文臣武将都勤于政事,蜀汉的主观条件尚好。目的是告诫刘禅虽然危机尚存,但希望仍在,要树立兴复汉室的决心,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

佐证: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3、第三四自然段作者向后主举荐文臣武将有什么作用?

这些人都是可用的贤臣,愿后主亲之信之。为下文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做铺垫,。

4、第五自然段与三四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第五自然段是在前两段推荐文臣武将的基础上,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以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必须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国家才能安定富强。

5、针对当前形势,诸葛亮对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那一条是核心?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核心建议?并从文中概括出亲贤之法。

(1) 纳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前提

(2)法制: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关键

(3)用人: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核心

核心是亲贤远佞:这一点在文中谈的最为详细,既给后主推荐了很多可用的人才,又从两汉的历史兴亡教训出发进行论证,足见其是核心。这一点是基础,能否做到前两点,关键在于刘禅是否能做到亲贤远佞。此外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

反复强调是因为刘禅亲近宦官一类的小人,他昏庸无能,不辨忠奸是出师后,后方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亲贤之法:广开言路,严明赏罚,注重品德,注重自身能力,礼贤下士,不计出身,临危受命,亲之心之,则责之慢,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6、为什么要对刘禅提出这几条建议?

(1)刘禅亲近宦官一类的小人,怕离开后政局不稳;

(2)用人关系到蜀汉政权的稳固和汉室的复兴。只有把政局稳定下来,才有巩固的后方,为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可靠的保障。

(3)只有使后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修明内政,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对刘禅亲贤远佞的恳切之情。

7、诸葛亮出山以来经历的三件大事?

(1)三顾茅庐(突出三顾之恩,赞美刘备的宽宏气度,不耻下问,礼贤下士的美德。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为下文请求出师伐魏张本。

(2)临危受命。

(3)白帝托孤。

8、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那句,怎样理解诸葛亮的赤诚衷心?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深感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的信任,因此在文中谆谆教导,叮咛嘱咐,情辞恳切。

9、出师北伐的目标?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最终目标)

10、“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说明什么?作者为什么强调这些?(诸葛亮自述本志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自己出身卑野,身份低微,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志趣,为下文称颂先帝的恢弘气度,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做铺垫。

11、作者的本志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又为什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被刘备不耻下问的品德和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真诚所打动,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才为其奔走效劳。

1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表中的名篇,谈谈你对其中一句理解。

(1)苟全性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体现了诸葛亮的宁静淡泊之志无意于功名,淡泊名利。表现了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自谦之词。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这是诸葛亮一生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患难与共的历史,表达了对先帝的一腔赤诚。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要求,又是他一生践行的原则。文章那些句子可以作为他淡泊的佐证?纵观全文诸葛亮的“志”又是什么?

苟全性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诸葛亮的“志”是忠于刘氏父子,报答先帝,辅佐刘禅兴复汉室,完成先帝遗愿。

14、诸葛亮为出师北伐做了哪些准备?

政治上: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军事上:平顶南方叛乱,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与旧都做准备。

15、诸葛亮最后重申的责任有哪些,目地是什么?文中所写“不效则治臣之罪”表达了作者增样的品格和愿望?

(1) 自身:出师北伐,兴复汉室 大臣——勤于政事,进谏忠言 刘禅:广纳善言,修明内政

(2) 目的:进一步说明修明内政和出师北伐的关系。

(3)表达了诸葛亮以身作则,誓死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也希望后主刘禅能治理好国家

1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诸葛亮出师北伐心绪难平,情感复杂。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积累,谈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世感到惋惜和沉痛。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起自己二十多年辛苦辗转,出生入死的经历而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又有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7、本文是写给后主的,却频频引先帝遗言,遗德、遗业、遗召,达十三次之多,为什么?

一方面是表达对先帝的感激,追思和怀念,表达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另一方面也给刘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希望后主刘禅向先帝那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治理好国家。

18、诸葛亮写此表文的目的是什么?

(1)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亲贤远佞,治理好国家。使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后方,是北

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

(2)表达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意志。

19、诸葛亮的复杂情感有哪些?

(1)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世感到惋惜和沉痛。

(2)即将出师北伐,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又有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

(3)回顾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和先帝所托之事,倍感艰辛,更添伤感。

(4)对先帝的感激和称颂。对刘禅的恳切希望,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衷心,出师北伐的决心。

20、本文是表中的名篇,说说它深受喜爱的原因有哪些?

文中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的美德,他高尚的人格,恳切之情,用心良苦,让人敬仰。文章形式兼美,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感情真挚。

语言质朴,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流露。处处以臣子的身份,有切合长辈的口吻,率直,恳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希望他能继承先帝未完成的大业。

21、人物评价

刘备:能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知人善任,气度宽宏,用人不疑。

诸葛亮: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深谋远虑,淡泊名利,办事周密严谨,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2、“以理喻人,以情动人”情与理完美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是怎样将情与理完美结合的?

本文前半部分分析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以理喻人。后半部分追忆与先帝共患难的经历,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和怀念,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是以情动人。文章既讲治国之道,又表达对蜀汉的忠心,情与理达到完美结合。

23、有一幅评价诸葛亮的对联:“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威孚足千秋”中的“两表”指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德”?

“两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两篇前后《出师表》;诸葛亮的“德”是指他忠心耿耿,知恩图报,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白帝托孤的信任,誓死效忠于刘氏父子;为完成先帝的遗愿,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教案(13)

《出师表》课堂实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诸葛亮的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出师表》。把这篇课文大声的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我还提这样一个要求:找出文中四个字的词,并注意他们的读音和节奏。

生:读书

师:文章共600多个字,但四个字的词却不少,(大屏幕展示)有的还是成语,哪些同学有信心能标准清楚地读出来,快速看一眼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生:读词语

师:大家齐读一遍,在读的时候声音稍微整齐一些,洪亮一些,速度略微快一点。读完以后再品味一下心中会是什么感觉?印象当中会留下什么东西。

生:齐读词语。

师:大家读得不错,你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

生:读起来非常整齐非常简练,铿锵动听。

师:因此可见,咱们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典文章是非常讲究节奏的,讲究音韵的,大家体会到没有?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传诵了一千多年,也许还将继续传诵下去,我们也知道,古人讲过,文如其人,要知其人应该读其文。我认为作为现在的读者,一个学生要了解一位和我们相隔一千多年的古人——他的内心情感世界,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用满腔的情感去朗读他写的文字。接下来,老师把这篇文章的示范朗读再放一遍,希望大家做几个事情:

1:用心的听。

2:老师读时学生拿起笔,画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想象老师读这段话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感情?你听出其中什么味道来没有?

等老师读完后,请同学也尝试一下,把你听到的感情用你的声音和情感为大家来表达一下。

师:播放《出师表》

师:听完文章有没有什么感觉荡漾在心头?有没有什么好的句子美的语言,画下来。我想听

听我班的同学从十多岁的年龄出发,来感悟这篇古老的,也许是永恒的经典佳作,我想看看

哪位同学能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感觉?这个问题我认为越早发现越好,应该越新鲜,越真实。哪个同学带个头?对整篇的感觉或一句两句的感觉都可以。

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非常有哲理的思考,这句话让我想到,与当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相似。

师:你对句子的感觉很好,你的感觉能不能用自己的感情和语言去表达一下,你认为怎么

念才能把感觉传达出来。

生:读句子

师:读得很好,很有感觉,领头领的非常好。

师:我班女生朗读水平很高,很有水准很有活力,我非常想听到。

生:七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还于旧都”,他表现了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他那

种要恢复中原达成先帝的愿望的心情。

师:刚才同学念了很多四个字的句子,这四个字一小句,感觉应怎样读会更好。

生:再读。

师:此段适合齐读,大家来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气势磅礴志在必胜,而且信心百倍。我们的女生心思更细腻些,感受和体会会有所不同随便哪一句都可以。

女生:八段第一句“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体会了诸葛亮对刘备

和刘禅的君王忠心,也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怀。

师:这些同学朗读好不好?光听语言能否听到这忠心?加点感情,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生:再读。

师:我们的同学只要自信一些,把理解和感情加进去,加入到古老的文字当中,我们的感情

同样可以很深沉,很感人,再找人读。

生:第六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遂许先帝以驱驰”首句写出诸葛亮身份低微,刘

备不以他身份低微,而出现著名的《隆中对》,使得三分天下的大计得以实现,对刘备的感

激之情和对蜀国的忠心。

师:我觉得你对三国的历史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我认为,这段话所写的故事是著名的三顾茅

庐,假设你就是诸葛亮。刘备找你找了三次,后来你答应辅佐刘备,这个时候,在多年之后

旧事重提,再次提到当年这感人的情景,你写成这段文字,那么你的文字当中,可以流淌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再试一下,好不好?虽然刚才朗读得不错,但我认为我们可以百尺竿头更

进一步。

生:再次答读6段

师:有知遇之恩啊,老师也非常喜欢,那么除了这位同学以外,我们其他同学有没有喜欢的?有,请把手举一举,就刚才这一段,有没有?有很多同学,那么老师念一句,同学们念下一句,合作的进错一些完美一些,把我们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我念前一句大家念后一句,以逗号为分界线。

师:臣本布衣……

尔来二十有一年已。

师:这是一段感人肺腑,情深意长的语言。我们在背景介绍中就了解到这篇课文是诸葛亮在领导第一次北伐之前,对当时的皇帝刘禅上的一张表文,在这篇非常感人质朴的文章里,他提出了三条建议:他希望刘禅在自己领军北伐之后,在朝廷当中在蜀国内部能广开言路,听取不同的意见,要严明赏罚对任何人要一视同仁,最重要的亲贤臣远小人,要亲贤远佞。这篇文章因为三条建议打动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这节课我们想和同学们一起,用咱们的心与他们走的近些,走得再近一些,看看能不能打动我们年轻的心,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文章的结尾处“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师:解释此句,这段的意思是:我要走了,要离开这里去打仗,面对这篇表文,眼泪流了出

来,不知说什么好。诸葛亮在领军北伐之前,边写《出师表》边热泪盈眶,边簌簌的留

下眼泪来。他为什么要这样?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诸葛亮在写这篇表文的时候,据历史记载,诸葛亮的年龄多大了?他去世时是五十三岁,写《出师表》时是他去世前六七年的时间,大概是四十六七岁。四十六七岁是中年人是成熟的人,他干嘛还流泪呢?结合课文看来。

生:小组讨论

生:首先,觉得诸葛亮这个人对阿斗这个人还是很了解的。

他觉得阿斗这个人没有做大事的

能力。

文章运用很大的篇幅向阿斗说,

你要多听忠臣的意见,

要广开言路,

他就怕自己走了

之后,

超重没有人能够劝阻阿斗,

做一些该做的事情不要他做一些昏庸的吃喝玩乐,

所以我

觉得诸葛亮就是他怕自己走的时候阿斗治理不了天下。

师:那这个眼泪为什么而流呢?

生:他可能看到觉得自己走了之后境内会很混乱。

师:就是伤心恨铁不成钢。那如果你妈妈让你做事,你做不好,妈妈一流眼泪,你就可以做

好了?

生:我会很伤心。

师:很有见地。

生:我想到进军中原,是和刘备共同的事业。所以当他出师北伐的时候,想起了当时已故的刘备,所以出于对刘备的怀念。

师:是一个多情的诸葛亮。

生:首先我看到课文第一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就看到当时蜀国在三国当中地位

并不高,是处在一个非常危急的时刻,所以他才要去出师北伐,为蜀国争取一个更美好的明

天。他对此行没有把握,所以他感到非常伤感,对蜀国此时情景非常伤感。

师:这个也很有见地,诸葛亮壮志能否实现,前途不像他说的那样胜利在望,曙光正在前头,

是一片茫然有些伤感,黯然泪下。

师: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非常有见地。与诸葛亮写《出师表》相距很远的蜀汉末年,晋朝初年,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李密,也写过一则表,叫《陈情表》,大家看一看。

展示《陈情表》

师:都是表,表就是古代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过去的人的一种公文,所谓公文有固定的格式,表也有一种格式。大家记不记得我放示范朗读《出师表》时开头与课文有点不同,加了三个字:“臣亮言”,李密的《陈情表》开头是“臣密言”,开头一般是这样写的,那结尾呢?《出师表》是“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陈情表》呢?(大屏幕)“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仅拜表以闻。”当年皇帝听说李密很有才华,想请他去当官。但李密说我不想当不能当,为什么呢?因为我家里啊走不开,我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而我从小就是她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所以我一去当官祖母无人照应,我是放心不下,

请陛下同意我,因此写了一篇表文来辞官。所以结尾就写到“我活着当以死报效陛下您,死后也要衔草报答,我说不尽我心中的犬马一般的惶恐的心,恭恭敬敬的上表奏报。”在表文的开头结尾,有一定的格式,在结尾呢?有时需要一些客套话,这是一方面,但是我认为,

诸葛亮说临表涕零,肯定不完全是客套话,所以刚才我们同学说道诸葛亮种种丰富的情感,

还是很正确的。我也很同意。

师:看大屏幕(大屏幕)这是宋朝岳飞他一生无数次手书《出师表》的书法的碑文。岳飞,

我们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忠心耿耿,为了统一当时的祖国一生为国为民征战不休。在一千七百多年后,有一位作者多次参观武侯祠,那么看到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的

手迹,他写了一篇很动人的文章,名字叫《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其中有这么几句

老师想念一念,大家看着大屏幕,看一看作者在现场所感受到的情感。我们能否通过这个投

影见解感受一下。有这么几句,他说:“在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是笔走龙

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走廊中,如长夜闪电。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读着《后出师表》当中”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着墨痕时,如泣如泪,笔锋如枪如

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灵魂的的共鸣。而且不管什么人不管来自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一站就受到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

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薄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这是后代的一位作

家为岳飞写的《出师表》所做的碑文,为诸葛亮的人格感动,以历史名人的交流,我这

样想,诸葛亮他不是大文学家,但是他的《出师表》却是文学史上的精品,而岳飞他也不是书法家,但岳飞手书的《出师表》,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杰作。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岳飞手书的《出师表》和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以情感为文,以情感来握笔,是以情贯之。世上唯有情才能感人,这部手书和《出师表》的杰作,应该是后世的人最好的理解和最好的交流。《出师表》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像岳飞,像陆游,陆游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相信《出师表》一定还会打动更多更多的后世仁人。

师:接下来我们说说刘禅,刘禅是咱们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他是一个著名的,非常懦弱的昏庸的君王,是个无用的人。和刘禅有关的故事也有一些,有一个著名的成语“乐不思蜀”,是说刘禅被俘当了亡国之君,亡国奴,别人问他“想不想回家?”他说“这地方很好玩啊,我不想回到蜀国去。”那么,现在我想和大家一块,跨越时空的沟沟坎坎,一起往前,走进1700年,我们想一想,(大屏幕)假如你是历史上的那个刘禅,你读完出师表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那么,当年一位年轻的皇帝,被父亲刘备白帝托孤的,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在临北伐之前,写下字字是泪,字字是血的.那我呢读到这个出师表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刘禅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虚伪,他就是可能本身智商有点低吧。他一开始觉得,看诸葛亮写的蛮不错的,我这么多缺点我一定要改,可是说了以后第二天就忘了,他就不改,当他白说了。

师:在他的描绘中给我感觉,刘禅就是一个有上进之心,缺乏毅力的不争气的学生,不长进

的学生。

生:我觉得刘禅看了《出师表》以后,肯定很高兴,很感动。感动是在于诸葛亮对他父子两

人的忠心。高兴在于诸葛亮向他推荐了那么多的贤臣。然后还教他远小人,他就想好吧,我

就把国事都交给贤臣好了。

生: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刘禅可能根本就看不懂《出师表》,诸葛亮写的挺深奥的我看不懂。

师:实事求是,从自己出发,诸葛亮的境界和我刘禅差别太远了,我高攀不上。

生:我觉得刘禅看了出师表之后可能会产生逆反心里。比方说,就觉的诸葛亮说的这些话是

对国家没有什么用的,我自己能当好皇帝,你还这样教我,我一定比你当的好,所以产生逆

反心理,诸葛亮终于走了,我终于可以自己呆一下。

师:同时听了几位代表的发言,好像都能符合刘禅这个人的形象,但是我认为还不够!

刘禅这个人,刚才我们提到了他是一个懦弱昏庸的人,那么这个角度来看刘禅这个人,

来看这个《出师表》呢?应该有很多感觉。诸葛亮的《出师表》谁都不能否认。他是忠诚之眼,刚才我们提到《陈情表》这篇文章,当时的人有这么两句话。读了《出师表》不落泪的不叫忠臣,读了《陈情表》不落泪的人不叫孝子。那么可见,后人评价的是多么的高。但我们中国俗话讲“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那么我想问问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如果我是刘禅,我觉得诸葛亮的这个忠言,它逆不逆耳呢?

生:逆耳

师:但我认为不大逆耳。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与刘禅有特别的关系。在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时候,已经把刘禅,把这个举国大事压在诸葛亮一个人的身上,所以刘禅对诸葛亮应该是很尊重或很看重的,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这篇文章,可以品味到,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语言,他既像臣子的奏言,向君王的陈述,又不完全是。他们既像君臣又像父子。我觉得他不仅仅是像君臣,像父子。还像什么?像师生,还像什么?我随便念一段大家感悟一下,我们身边还经常听到的“诚宜开张圣听”“你实在…..应该怎样怎样…...”像不像母亲的唠叨?这篇文章,仔细品味一下他像“严父”的谆谆教诲,又像“慈母”的叮嘱,还像“师长”对“后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在教导学生,应该怎么做。所以这篇文章。靠短短的一节课我们是粗浅的品味,还有浅浅的感觉,留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中在年龄渐长以后再来看,可能感觉更丰富。

师:布置作业《出师表》学完后我们对诸葛亮有了多方面的了解,写《陈情表》的李密,他

评价诸葛亮这个人,他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州县还可以,最大的长处是治理和管理。打仗不行,

在军事方面算不上顶尖的高手。这个看法,和《三国志》中诸葛亮能谋善战的大军事家不同。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见大屏幕)查资料,做完后交给我,探讨一下。

出师表教案(14)

19、出师表

课题:《出师表》 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卢艳辉 审核人:钮家芳

学习要点:

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学习重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字注音:

殂(cú )陟(zhì ) 臧否(zāng)(pǐ) 攸(yōu) 祎(yī) 以遗(wèi) 咨(zī)  

倾颓(tuí) 桓(huán) 猥(wěi) 二十有一(yòu) 夙(sù) 驽(nú) 攘(rǎng) 

彰(zhāng) 咎(jiù)   诹(zōu)  

2、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表是古代文体的名称,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检查导入: 
1、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3、简介写作背景,老师补充介绍:

(1)《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

(2)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襄阳城西南),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失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有《诸葛武侯集》。

(3)公元 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做准备的。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成。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疏,篇名为后人所加。

三、学习研讨:

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

2、读懂文意。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3、解释下列词语:

诚:的确、确实。 秋:时。 宜:应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臧否,善恶。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昭:表明,显示。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 以遗陛下:给予。

悉以咨之:悉,全部;咨,询问。 裨补阙漏:裨,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痛恨:痛心遗憾。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猥:辱,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驱驰:奔走效劳。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斟酌损益:损,除去。益,举办,增加。彰其咎:表明,显扬。咨诹善道:询问。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弊,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地作战。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有志向的人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的公平明察。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7)、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很多益处。

(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叹息、痛心遗憾的。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1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时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时受到委任,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1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应当鼓励和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室王朝,迁归旧日国都。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1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您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接受正言。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①(1—5段)、提出“广开言路”(前提)、“严明赏罚”(关键)、“亲贤远佞”(核心)三项建议

②(6—7段)、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③(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④(9段)、表文的结束语。

2、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的是哪一条?

明确: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3、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结合每段内容揣摩,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强调顾全大局,希望后主为出师创造一个安定的后方条件。

4、第六和第七段中,诸葛亮回顾了哪几个方面的情况?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5、第七段中,诸葛亮指出的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明确: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2)、语言质朴、恳切:

提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7、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二、品读课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字字恳切,句句肺腑,处处关情。首先,全文以先帝驾崩开篇,哀婉之至;以君臣远离收束,无限君臣意,尽付涕零中。诸葛亮这位蜀汉元老重臣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可见一斑。其次,表文13次念及先帝,7次陈情陛下,其间有深切的怀念,有由衷的感激,有谆谆的教诲,有无尽的担忧,忠肝义胆,日月可鉴。比如“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三、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训练点:更深入体会诸葛亮的忠君报国的思想。

训练片段: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这首诗题为“蜀相”,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出师表》。

2、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B、就内容来说,诗的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

C、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刘备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四、 课堂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妄自菲( fěi )薄     崩殂( cú )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长( zhǎng )史   猥( wěi )    咨诹(zōu )善道

2、课文知识填空:

⑴、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忠陛下”六个字来概括。

⑵、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⑶、出自于本课的成语典故: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⑷、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⑸、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

⑹、与本课相关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顾堂正门对联)

3、解释下列词语。

⑴古今异义: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仇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感谢。

⑵一词多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为,认为。 寄臣以大事也:把。 受命以来:表时间。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以光先帝遗德:表目的,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的。

4、理解记忆: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课内阅读(课文略):

①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②、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明确: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                                      

③、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情辞恳切,肝胆照人的思想感情。

明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④、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⑤、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明确:广开言路;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内外一致亲贤远佞。 选择从能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角度;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选择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

⑥、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⑦、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课外阅读: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必能安国:使……安。 若嗣子可辅:继承。 事之如父:侍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贰,一直到死!

(3)、请用一个历来被人们用来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教案(15)

《出师表》复习提纲 教案

一、文学常识

1.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撰写的《出师表》质朴诚挚,志尽文畅,陆游称赞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2.“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二、理解性背默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诸葛亮给刘禅关于用人的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开篇就说明蜀国开国不顺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6.《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7.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8.《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9.诸葛亮认为,刘禅若能与向宠商讨军中之事,就会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的稳定局面。

10.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

三、词句翻译

(一)重点实词翻译

1. 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 今义: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5)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2.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1)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攘除奸凶 奸凶:奸邪势力 

3. 重点实词

(1)中道崩殂 崩殂:指帝王之死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确实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内:朝廷  (4)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展  

(5)陟罚臧否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6)必能裨补阙漏 裨补:弥补  阙:缺失、疏漏  

(7)性行淑均 淑:善  均:公正、公平 

(8)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9)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有名望,显贵 

(10)猥自枉屈 猥: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11)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12)恐托付不效 不效:没有效果  

(13)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_ 

(14)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1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16)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功效。

四、理解赏析

1. 作者为何要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说起?

【答案】①对刘备大业未竟而去世表示惋惜,暗指创业的艰难,给刘禅以警醒、深思。②表达对先帝的怀念之情。③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

2. 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①作者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后主易于接受。②处处念及先帝遗德、遗训,既说明出师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表明自己不忘先帝殊遇的心迹,又从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使其认同出师伐魏的决策。③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父子无限忠诚之情。

3. 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念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4. 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诸葛亮“忠陛下”的具体表现。

【答案】①积极献言,提出三条建议。②积极举荐,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5. 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句中,蕴含着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回顾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忆及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奋斗历程,更添伤感;思量先帝所托之事,尤感艰辛;刘禅暗弱,忧心忡忡等。

6. 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答案】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后半部分追述这几件事情,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7.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诸葛亮的忠心不仅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和忠君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忠心是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的责任感紧密相连的,不能简单归结于愚忠心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高尚精神,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坚守精神,都是一种理想人格精神的体现。

出师表教案(16)

教学设想

   本文以议论为主,教学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教学时应就说明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

   前面已学过《隆中对》,学生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把《隆中对》和《出师表》联系起来读,既可以从旧

   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

1.三国形成前的概况。

2.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3.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3.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4.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1.正音:

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

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

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2.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ǐ)、遗(wèi)、愚、阙、雅等。应当注意加以分辨。

五、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六、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具体建议。

(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

   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指出其有利条件。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提出具体建议。

①“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

2.第2段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

(2)指出要法纪严明。

3.第3、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1)第3段,宫中(内):

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预计效果: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第5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

在。

(1)先汉兴隆的原因(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2)后汉倾颓的原因(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3)刘备对此有所警惕: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

(5)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出师表教案(17)

24《出师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结合文下注释,读懂文章内容领会诸葛亮提出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正确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拳拳忠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加强诵读,体会作者的拳拳忠心,领会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本文情词恳切,感人肺腑,宜先按文后示例,读准节奏、停顿;结合文下注释,粗知文句大意;然后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拳拳忠心,耿耿情意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出师表》作者是(时代)的政治家,字,号,谥号,后世称其为“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⑴中道崩殂( ) ⑵益州疲弊( ) ⑶恢弘( )志士之气
⑷妄自菲薄( )( ) ⑸忠谏之路 ) ⑹陟罚臧否( )( )
⑺以遗( )陛下 ⑻性行淑均( )⑼行阵和睦( )
⑽ 猥自枉屈( ) ⑾庶竭驽钝( )( ) ⑿咨诹善道( )

3、仿照文后示例,运用所掌握的文言句读法,读准句子停顿(用“/”划出停顿处)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查有关资料,运用积累的文言词汇解释加点词义

1)中道崩殂()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诚宜开张圣听()

5)以光先帝遗德() 6)恢弘志士之气()

7)引喻失义()8)陟罚臧否:()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0)作奸犯科()

11) 此皆良实()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3)悉以咨之()14)性行淑均()

15)优劣得所() 16)躬耕于南阳() 17)先帝不以臣卑鄙() 18)猥自枉屈()

19)遂许先帝以驱驰() 20)尔来()

21)夙夜忧叹()22)深入不毛()

23)庶竭驽钝()() 24)攘除奸凶()

25)斟酌损益()26)以彰其咎()

27)咨诹善道() 28)察纳雅言()5、整体感知:

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 “先帝”指,“陛下”指“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三国《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②,③

6、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疑惑?或者你估计同学们最多的疑惑是什么?请把它写在下面

资料链接: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课堂·研讨

1、导入:
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朗读方法)

3、检查预习,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最关键的是哪一条?这些建议表达了他怎样的政治愿望?

(2)这篇表文仅仅是提出一些建议吗?还写了哪些内容?都贯穿着一种什么情感?

(3)《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关于“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关于“寓情于叙”的特点: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三、巩固&8226;检测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二)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由是感激( )3、诚宜开张圣听( )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三)一词多义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深追先帝遗诏 ( )

2、效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3、以 以塞忠谏之路( ) ,以光先帝遗德( )

咨臣以当世之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四)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 2、躬耕于南阳 ( ) 3、后值( )倾覆( ) 4、引喻失义 ( ) 5、陟( )罚臧( )否( )6、夙夜忧叹 ( )

7、庶竭驽钝( ) 8、以彰其咎 ( ) 9、以咨诹善道( ) 10、察纳雅言( )
11、猥自枉屈 ( )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
(五)重点语句翻译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六)课文内容理解:

1、这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

2、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8、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六)课文内容理解:

1、这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5、 在第6自然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6、《隆中对》与《出师表》对比阅读(③放课外)

①《隆中对》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②《隆中对》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

③ 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对》《表》:

(七)理解性默写:(课外)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文字默写出来
“ , , , ”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的具体建议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③

1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13、《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14、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5、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16、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1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8、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①;②

课外延伸

(八)拓展提升(选做)

1、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2)七擒:(3)东和:

(4)北拒:(5)收二川:(6)排八阵:
3、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

4、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收获与反思】

答案

(1)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最关键的是“亲贤臣,远小人”这些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愿望

(2)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这两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这两段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有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4)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写这篇表文,最重要的是希望刘禅能够亲贤远佞,国内修明政治,使他北伐时有个稳定的后方,利于他实现“北定中原”的计划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后世称其为武侯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三、语音 妄自菲( )薄 崩殂( ) 陟( )罚臧否( )

性行( )淑均 长( )史 猥( ) 咨诹( )善道
四、通假字
1、必得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选拔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五、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期,时刻 今指四季中一个季节
七、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2)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
(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平民 4、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5、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 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 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 刑:罚
1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死 开张圣听 圣明的听闻

13、夙夜忧叹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 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18、以咨诹善道 咨诹:询问
19、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21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22、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6、本文虽为“出师且”,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情辞恳切,肝胆照人的思想感情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7、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广开言路;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内外一致 亲贤远佞 选择从能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侧加冕角度;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选择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

3. 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追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4. 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 个段落中,那么第6 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前面的建议,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国内稳定条件,而这段叙事则是说明自身既有出师条件,又有客观因素至此,提出北伐请求,水到渠成因此这段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有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5. 在第6自然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明确:“报先帝”“忠陛下”;“谨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发言,结束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对不确切之处要予以纠正

2. 这篇表文仅仅是提出一些建议吗?还写了哪些内容?从内容上看,你认为课文分为几部分?

明确:这篇表文除了提出一些建议之外,还追述了个人以往的经历,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最后明确了朝廷内外各方面的责任据此,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第 6 自然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第7 自然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段落层次可以略有不同,但要点必须一致)

3. 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明确:诸葛亮的忠心主要表现在他在出师北伐前写这篇表文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上,对宫廷、相府的用人和工作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还表现在他追述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以及受命托孤,夙夜忧叹,为了实现先帝遗愿请命北伐,临行前对后主谆谆叮咛等等诸葛亮的忠心历来为后人推崇,其忠心不仅是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忠君报恩,更重要的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人的报恩心理

出师表教案(18)

出师表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出师表教案18篇

http://m.bjjpsf.com/kejianjiaoan/45037/

分享

热门关注

世界地球日高中世界地球日高中教案范文(通用4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汇编3篇

高中教案

优秀主题班会高中教案精选6篇

高中教案

六国论教案9篇

高中教案

离骚教案12篇

高中教案

口技的公开课教案16篇

高中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6篇

高中教案

陋室铭教案11篇

高中教案

背影优秀教案16篇

高中教案